
专访长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周贺
优化公共决策论证 助力信访风险防控
——专访长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周贺
2022年以来,长春市法学会按照中国法学会和吉林省法学会要求,高位统筹、精心谋划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旨在以高质量法律资源解决最棘手社会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试点工作推进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实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带着这些问题,近期,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了长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周贺。
记者:长春市探索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在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上有哪些举措?
周贺:2021年4月20日,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现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召开。2022年2月10日,吉林省法学会转发中国法学会通知,在全省各级法学会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为长春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长春市正处于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发挥广大法学法律专家的智力优势、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紧紧抓住中国法学会、吉林省法学会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有利契机,立足长春新发展阶段,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长春、法治长春的有力举措去研究谋划、推动落实。
目前,长春市县两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共93人,在人员选聘上,我们严格把关、优中选优。一是严把政治关,坚持把政治过硬放在首位,各推荐单位在报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候选人之前,必须经本单位人事和纪检部门的全面审核。二是严把能力关,当选的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均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市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11人、占55%。三是严把结构关,市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来自人大、政协、市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单位和驻长春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律所,55岁以下专家占比达80%,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知识产权和法学基础理论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长春市法学会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纳入全市人才规划,组建专家库。市县两级共吸纳338名法律咨询专家库成员,作为凝聚人才、服务人才、培养人才的有力举措,全市每年列支8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下一步,将在长春智慧法务区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为法学法律专家搭建更广阔平台,为平安长春、法治长春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当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公共决策论证方面发挥着哪些积极作用?
周贺:为党委政府重大公共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主要职责。为此,我们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立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等部署要求,聚焦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重点问题建言献策。围绕地方立法咨询,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广泛调研、集中座谈、会商研究,积极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和修改工作,先后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督察条例》《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条例》等238件地方性法规提供立法咨询服务。
围绕重大项目论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个别走访、现场踏勘、民意调查等方式,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决策,为长春地铁2号线延长段、机场快速路等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服务20余次。围绕公共政策制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聚焦长春在吸引项目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结合长春实际,深入分析研究,为330件重大决策事项和规范性文件审查把关,形成12篇高质量咨询研究报告,提出意见建议224条。比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广东华商(长春)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张嘉良律师围绕“建立合作关系、完善激励机制、扶持发展壮大、培养储备法律人才”四个方面,提出的《关于切实发挥中介机构优势助力我省招商引资的建议》获得上级部门高度肯定。
记者:当前,长春市在高质量落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助力风险防控、矛盾调处、信访化解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有何打算?
周贺:长春作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重、压力大。我们更加注重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首席”“权威”“专家”作用,推动党委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引导基层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风险防控方面,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制定《长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安保维稳工作法律指引》等20余个涉及群众安全、社会稳定的文件、方案,提出风险防控建议30余条。在矛盾调处方面,组织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着力营造法治氛围,注重提前预防,结合“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法治教育讲座180余次,法律咨询活动270余次,受众10万余人。着力丰富工作载体,推动矛盾及时化解,通过线上分类咨询、线下释法明理、当面说服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先后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着力优化政策制定,提供对策建议,做好规律性总结,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形成《长春市公共法律服务多向发力助力乡村振兴》等10余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信访化解方面,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业优势,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的政策法律咨询、利害关系分析等多种方式,正面引导劝解、侧面说服教育、提出权威意见,全力推动在法治轨道内解决信访问题,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90余起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咨询、化解工作。
下一步,长春市法学会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吉林省法学会部署要求,强化统筹协调、组织领导、研究落实,努力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突破中发挥更好作用。一是做好工作融合。不断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嵌入平安长春、法治长春建设中去,嵌入法治人才培养、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去,做到统筹结合、一体推进,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实现“1+1>2”的良好效果。二是注重资源整合。建立健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依托中国法学会信息管理系统,努力实现市县两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条块同步、互联互通,科学调配法学会系统的专家资源,为县(市)区提供法治人才支持,推动全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形成合力、整体提升。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业务培训纳入全市政法队伍教育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学习、调研考察、交流研讨、宣传推介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体制机制、落实相关待遇,不断提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四是强化工作保障。夯实工作基础,搭建专家工作平台,建立完善沟通协调、考核评价、表彰奖励、经费保障、典型培育等工作机制,确保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在护航长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