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例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因此,城市治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让城市发展与规划为人民服务。城市治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重视社区治理;其次,要着力构筑以社区为基础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是现代城市社会空间的组成细胞以及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居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基本单元。以社区生活圈为单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以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础,打造安全、便利、健康、舒适且符合居民生活需求的价值理念和理想生活场景,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实践探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例,试着探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以人为本”是一种关注人类需求、尊重人格尊严、以人为出发点的理念,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之一。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意味着将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作为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的发展建设要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在此背景下,左家庄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治理,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取得了许多成绩。
左家庄街道位于朝阳区西部,地处燕莎商圈、“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岸,区域面积4.17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58个自然小区,共有居民住宅楼375栋、商务楼宇35栋,辖区户籍人口6.6万,常住人口7.4万;辖区内社会资源、企业资源丰富,既是“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核心区域,又是朝阳区经济建设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重要承载地。但由于基础条件差、老旧小区多、配套资源少,左家庄街道城市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左家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整合资源、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以“治理+服务”为一体的“一码共治”数字化精细治理平台,以有温度的务实举措,着力办好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10年起,左家庄街道开始打造覆盖9个社区的南区服务圈、北区服务圈、东区服务圈三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截至2019年,左家庄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涵盖26大类服务内容,认证122家服务商,不仅使城市街道焕发活力,而且极大提升了居民生活服务水平与质量。
科学划定“便民生活圈”,建设“智慧服务圈”
要想科学服务居民,必须对辖区内的生活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左家庄街道对辖区内基本保障类、品质提升类店铺进行全面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立足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按照地理位置、区域特色、服务能力、人口密度,将街道细分为曙光里、新源里、静安里三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近为居民提供贴心便利服务。目前,该街道辖区内基本保障类店铺合计163家,含便利店45家、早餐店38家;品质提升类店铺合计276家,含中外餐厅78家、住宿服务与休闲娱乐场所34家;辖区内连锁门店数量为197个;24小时门店数量44个,智能无人设备数量1286个。通过巩固提升辖区内基本保障类业态、丰富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以及推广跨界融合搭载等措施,左家庄街道逐步构建了以三个便民生活圈为基础,集商业、休闲、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商业便民服务中心”,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更专业、更智能、更便捷。
同时,结合大数据、信息化,左家庄街道升级城市治理与服务手段,探索“一码共治”大数据治理与服务之路,对辖区内的各类商户、社区楼门、商务楼宇进行赋码,构建涵盖人、企、物、空间、事件的治理数据,让各类生活服务信息可聚合、可共享、可发布。一是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推动服务资源数字化。通过“一码共治”平台嵌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对辖区商务楼宇、社会单位、住宅小区、商业网点、便民超市、公益场所、配套设施等社区公共资源、环境资源、服务资源、自治资源、合作资源以及文化资源要素进行详细摸排建档,形成社区资源文化库和线上服务资源库,为构建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自治服务和特色服务融合发展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供支撑。二是线上线下同步建设,形成线上线下服务圈。左家庄街道将单元楼门进行赋码,通过“一键呼”功能,打通社区服务线上渠道;通过细化便利店、菜市场、养老驿站等34个分类标签,形成集板块查询、导航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区域“服务地图”,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方便周边白领、辖区居民快速查看所在区域各类服务资源,及时反馈改进提升服务建议。三是落地服务场景,盘活辖区服务资源。重点围绕商家优惠信息发布、惠民消费券发放、错峰共享停车、志愿服务抢单、积分兑换四大场景,聚焦开发视频问诊、在线开药、生活管家等医疗功能,实现在线开药、医保结算、快递到家等服务,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资源,扎实推进“五位一体”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着力解决难题,打造“便利生活圈”
左家庄街道将各类问题细分、归类、标签化,通过解决各种问题,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基于住户类型、特殊群体、电动车充电设施、交通治理、消防检查、法律服务等,细分为20余类标签,完成“5000+”数据标签化工作。
近年来,针对群众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迅速增长,左家庄街道辖区加强规划与建设,建成118处充电设施、2148个充电接口;将辖区内充电设施、充电接口、微型消防站、消防志愿队、社区卡口、社区监控位置、烟感报警器等服务设施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完善社区公共生活服务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居民对服务和安全的感知;将辖区18个智能车棚、2148个充电桩、448个充电柜、606个换电柜等数据纳入电动车充电专项标签管理,为辖区居民充电提供便利指引。
通过将服务关口前移,创新“家门口服务站”。该街道创建“社区码”“楼码”,居民可随时扫码查看居民楼信息,一键拨打居民楼各类服务管理人员电话,并反映环境卫生、停车、物业等各项诉求。基层治理服务关口前移,使左家庄街道实现了社区治理“街道小循环”“社区微闭环”,形成了社区居民下单、社区党委接单、街道党工委监督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
鼓励人人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生活圈”
“一码共治”一头托起老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基层治理。为了实现政府、商户、企业、居民“一码共赢”的“幸福生活圈”,左家庄街道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居民参与城市治理,参与“幸福生活圈”建设,并把居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边试点、边总结,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生活圈”。
左家庄街道以“左岸消费季”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辖区各业态商户积极性,通过“一码共治”平台申报优惠活动,根据网络热力值,选取200余家商户参与消费季活动,优惠总金额达100余万元,街道发放消费补贴8万元,激活辖区商户经营热情,“燃”起居民消费新热潮。同时,对曙光里、静安里和新源里三个生活圈居民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所处便民生活圈目前建设的满意程度,并向居民征集各类提升意见和建议,征集内容涉及服务设施、通达性、服务体验等便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邀请居民参与到生活圈建设中来。对于居民普遍不满意的方面,认真、科学改进,同时有针对性地收集居民需求,从而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让居民切实感受人性化服务。
左家庄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城市的发展与治理、城市的治理与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明确规划目标、统一规划理念和行动原则,科学划分“生活服务圈”,以“一码共治”为抓手、数字技术为支撑、智慧城市赋能基层治理,建设“智慧服务圈”,打造“便利生活圈”,有效推动政府、商户、企业、居民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生活圈”,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改善社区空间环境面貌,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路径。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左家庄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