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贵州省铜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黄爱民
探索“114”工作体系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访贵州省铜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黄爱民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法学会以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主线,健全一套运行高效组织体系为保障,抓实法学研究、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社会治理四项任务为重点的“114”工作体系,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中心工作中建言献策,为推动铜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黄爱民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铜仁市将全面推进法学会“114”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法学会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引领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法学会工作现代化,助力平安铜仁、法治铜仁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贡献铜仁法治力量。
坚持“一条主线”引领
铜仁市法学会把“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主线作为“114”工作体系中的首个“1”,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推动法学会工作朝着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记者:在工作中,铜仁市法学会是如何强化党的领导的?
黄爱民:铜仁市法学会始终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主线,把法学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市、县两级成立了以党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为组长,宣传、组织、政法、机关工委等17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法学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和指导落实法学会各项工作。同时,将法学会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与政法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形成同向发力、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指挥链条。
记者:加强党建对于法学会工作开展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爱民:在“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主线下,铜仁市充分发挥法学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利用法学会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独特优势,吸纳法学会会员1736人,其中政法单位干警1148人,党政机关法务人员(包括高校教师)588人,人才队伍更加壮大。
记者: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铜仁市法学会做了哪些工作?
黄爱民:铜仁市法学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定了一批重大研究选题,通过召开论坛、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阐释,撰写刊发了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努力营造奋进新征程的良好社会氛围。
结合“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法治宣讲活动开展学习培训、宣讲宣传,推动党员干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进法治铜仁建设”理论征文活动,从257篇文章中评选出50篇优秀文章,将一线“金点子”变成“经验库”。同时强化发现和选树一批法学研究成果丰硕、服务群众成效显著的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会员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
建设“一套体系”运转
为进一步提高法学会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效率,打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1米”,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人民合法权益,铜仁市法学会完善法学会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学术指导和咨询委员会、法学专家库、法学会工作站以及三个法学研究小组和一个工作联络组“一会一库一站四小组”工作体系,推动法学研究、辅助决策、法学服务等工作科学运行、高效运转。
记者:“一会一库一站四小组”分别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黄爱民:铜仁市法学会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领域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专业特长,从全市法学会员中推选85名法律专业人才担任市法学会专家库专家,不断提高服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此外,充分发挥市法学会法学专家团队作用,完善法学专家服务机制,从专家库中聘任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专家,建立市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推进法学专家进驻法学会工作站,依托法学专家对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实践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广泛参与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
依托法学会工作站、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等平台,铜仁市法学会组织法学专家到法学会工作站定期接访群众,开展法律咨询、非诉讼法律服务等,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共解答法律咨询937人次,为群众代拟法律文书145件,提供法律意见建议316条。
围绕护航“四新”主攻“四化”,聚焦乡村振兴、大数据、文化和旅游、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等重点工作,成立市直政法单位联络组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党内法规理论、社会治理等法学研究小组,深入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路径思考》等多项高质量、具有铜仁特色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参考。
围绕“四项任务”部署
铜仁市法学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聚焦法学研究、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社会治理四项重点任务,强化担当、履职尽责。
记者:铜仁市法学会在深耕法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爱民:铜仁市法学会坚持会长领题、点题,建立法学研究课题制度,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动法学研究成果转化。
去年,《司法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传承红色基因路径研究》获第十七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二等奖;《特大城市社会风险恢复机制之法制优化研究——以行政法为视角》获得第十七届西部法治论坛二等奖;《铜仁市运用“六防六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获得市委重大决策问题研究二等奖;《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司法分析》受到有关部门肯定,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路径思考》在全市基层法院推广运用;《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相关问题研究》获全省法院2021年重点研究课题三等奖;《“把脉问诊”:基层法院最小审判单元的图强之路在何方》获全国法院优秀应用法学论文。
今年,《论家庭教育法庭在婚恋家事审判诉源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与全市执法司法紧密联系的课题被列为法学研究重点突破方向。
记者:铜仁市法学会如何发挥优势,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黄爱民:铜仁市法学会积极探索法学专家服务园区企业制度,率先在全省召开企业合规工作推进会,组织省内知名律师、法学专家深入园区,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法律风险评估等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学会会员还积极参与锰污染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团,深入基层对执法人员开展锰污染依法治理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培训,为6家涉锰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法学会会员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职能优势进一步彰显。
记者:在基层普法与基层治理方面,铜仁市法学会做了哪些工作?
黄爱民:铜仁市坚持以“八五”普法为契机、以依法治理为载体,市县乡三级法学会工作站主动参与法治基础建设,与司法、法院等部门协同,深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7.75万人,推动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基层法治防线更加牢固。
此外,铜仁市法学会聚焦全市社会治理重点、焦点、难点、堵点,坚持把“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联户“微治理”作用,组织699名法学会会员进驻网格担任(兼任)网格员、联户长,开展日常“坐诊”、预约“就诊”、个性“巡诊”、电话“听诊”、定点“义诊”、集体“会诊”“六诊”活动,组织当好基层社会治理“助推员”。今年以来,参与化解基层纠纷1757件,开展社区法治宣传805场次。
针对家暴、婚恋纠纷发现难、调处难、隐患大等特点,市县乡三级法学会工作站与法院、民政、妇联、团委等单位横向联动,对涉纠纷、涉案(事)件中的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政策引导、法治咨询、法治救助、普法宣传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