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张鹏谦:努力做好交办的每一件事

  今年54岁的张鹏谦,是吉林省吉林越天律师事务所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有着20多年法律服务工作经验的“法律专家”。肩负着吉林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市昌邑区法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人民监督员等多重身份的使命职责,张鹏谦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200余件,成功化解多项重大信访问题,曾获司法部“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殊荣。

  2022年,吉林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持续推行。当年7月,张鹏谦被吉林市法学会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履职一年,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他收获了很多“心得”。


  耐心化解讨薪信访积案

  在担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之前,张鹏谦已经从事20多年法律服务工作,积累了很多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案件的独到经验。在担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后,他将这些经验悉数运用到实践中。

  在吉林市昌邑区某项建设工程中,承包人王某及开发公司、建筑公司拖欠司某某等42名农民工劳务报酬58万余元,导致司某某等42名农民工长期信访。该信访案一直困扰着昌邑区政府。

  2022年,张鹏谦得知此事后,主动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身份联系到农民工代表,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释法明理,指明法律维权路径。在张鹏谦耐心细致的法律服务工作中,42名信访人焦躁的情绪得以逐渐舒缓,最终同意通过诉讼方式理性维权。

  随后,张鹏谦带领律师团队多方走访,倾听各方声音,认真研究适用法律条款,最终通过法律途径,使久拖五年的讨薪信访积案得以成功化解。该起重大讨薪案的圆满解决也获得昌邑区政府的高度肯定。

  张鹏谦认为,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处理重大信访案件时,除了必备的专业法律知识之外,耐心、细心和爱心其实更为重要。“因为知识能给出答案,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他说。


  倾听不只是一种姿态

  “张某某赡养纠纷案中,老人撕心裂肺的哭声;刘某某房屋拆迁补偿合同纠纷案中,夫妻无房居住的困境;廖某某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中,事主截肢后索赔无果的绝望……”张鹏谦回忆起曾受理过的信访案件,不禁感慨:每一个当事人的面孔、每一个叹息都让人牵挂。

  张鹏谦介绍,这些信访当事人奔波多年,几乎走遍了所有的求助路径。“信访化解工作面对疑难症结时,要在当事人的情绪上打开突破口,打破其固有的心理定式。”张鹏谦表示。

  为此,每当接手重大信访问题时,张鹏谦都要认真“备课”,摸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法律规定和历史沿革,包括提前掌握当事人的情绪动向。

  “我觉得一个合格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必须要掌握多种技能。不光是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张鹏谦微笑着说,“信访多年的当事人在刚登门时,一般都不愿意听大道理。这时,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在倾听中安抚当事人情绪。这种倾听的姿态包括认真交流的眼神、正式的着装、贴近的话题、接地气的语气、双手接递材料等各种细节,这其实都在向对方传递着对他的尊重和对问题的重视。”

  “比如说对方递交的材料,不论有用没用,我都会当着他的面认真看完,这本身也是在增强双方的信任感。在当事人倾诉之后,我也就基本弄清楚来访者的心态和诉求了,这时再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往往会事半功倍。”张鹏谦说。这种认真倾听的姿态,不只出现在张鹏谦的日常接访中,很多当事人经常在半夜给张鹏谦打来电话咨询,他也会随时接听,并且耐心细致地帮助当事人分析和解答。


  善思勤行 严于律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张鹏谦所接手的重大信访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庞杂——时间上最远可追溯到60年以前,在问题类别上涉及企业改制、土地、拆迁、房产、婚姻、养老、医患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对此,张鹏谦认为:“如何在政府和信访者之间,拿出可操作、有依据、真管用的法律意见,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重大的考验,也是难得的历练。”

  为了研究这些重大信访问题,张鹏谦养成了善思勤行的好习惯。在单位加班加点看材料、听电话、做分析,已然成为他的工作常态。为此,他还在办公室放置一张简易的单人床,累了就随时眯一会儿。在床头柜上,他会放一个笔记本,以便随时记录解决信访问题的新想法、新思路。“很多时候,灵感可能就是一个闪念,稍纵即逝,所以必须随时记录。”张鹏谦说道。

  为了使信访诉求获得圆满解决,避免瑕疵,张鹏谦平时对自己及团队都要求甚严。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细到每一次发言的表态、语气和尺度,张鹏谦都要反复强调提醒团队成员。“关于政策性的问题必须严谨,绝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主观解读,必须按照司法解释,给出经得起推敲的专业意见,如果解读的政策稍有偏差,不但给政府添麻烦,还很有可能派生出一个新的纠纷。”

  正是基于这种善思勤行和严于律己的工作习惯,张鹏谦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在群众中立下了一个好口碑,当地党委、政府对他的工作成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归根结底就是要在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等方面做好专业法律服务。”张鹏谦说,这种使命感让他备受鼓舞,这种莫大的信任也让他如履薄冰。

  在受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来,张鹏谦经常深入思考:要如何结合自身20多年来从事法律服务的成功经验,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触角向前、重心向下”以发挥更大功效,力争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前端,将诉源治理解决在一线,实现从化解“疑难杂症”到“防治在先”的主动转变。

  为此,张鹏谦在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例“法治村主任”模式之后,先后与昌邑区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两家子满族乡共25个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推动全所律师在村规民约、解决纠纷、重大招商引资、乡村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法律服务功效。同时,积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法律服务深入基层,扎根一线,在村屯中设立了多个“张鹏谦个人调解工作室”,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工作局面。

  为了发挥普法在前的功效,2022年疫情期间,张鹏谦主动响应吉林市法学会号召,创新设立了“疫情巡回调解(援助)室”服务模式,并印发了2万份《疫情防控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单》,将律所的电话向群众公开,解决了多起疫情期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在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张鹏谦先后收集了涵盖婚姻、继承、养老、侵权、邻里等多个方面的52个生动案例,为广大群众深入浅出地生动解读,获得广泛称赞,也使得很多纠纷消弭于无形。

  自担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来,张鹏谦的时间表总是安排得很紧密。他坦诚地说,作为一名执业律师,在公益和效益之间其实是存在抉择的,但他坚定地认为公益肯定要排在效益之前。因为,多年来吉林市法学会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崇高的荣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这份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是他努力深耕法律服务的动力所在。

  采访尾声,张鹏谦笑着说道:“朋友们开玩笑说,找到我就相当于挂了‘专家号’。其实,我想努力做好交办的每一件事情,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