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牡丹之都”开花结果
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智囊团”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法学会积极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落地见效,市县两级共聘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95名、法律咨询专家库成员198名,建立起一支由全市法律实务和法学研究领域优秀人才组成的专家队伍,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助力添彩,探索出一条具有菏泽特色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实践途径。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每个涉企案件的办理都事关营商环境。无论是政法干警还是法律服务人员,在案件办理中都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高质量发展,能动司法、能动办案,把每个案件都办成体现良好法治环境的标杆。这方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更要作出表率。”菏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磊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法学会工作会议上要求。
在山东省曹县一处工业园区,山东极智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服饰智能产业园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之中,一座六层办公楼已完成装修,几座整洁的厂房排列两侧,中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景观带已现雏形。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烂尾工程,院内杂草丛生,建筑垃圾遍地。这片厂区原属于山东大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港公司),该公司为曹县招商引资企业,由于投资人缺少资金,前期建设期间大量举债,很快资金链断裂,建设停工,投资人“跑路”,二三十名债权人一直信访,给当地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后来,债权人看不到债权清偿希望,向曹县人民法院申请对大港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法院受理后,为稳妥起见,指定菏泽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张雅维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担任破产管理人。
张雅维挑选骨干力量,组织了13人的管理人团队,设立资产处置组、债权债务组、未了事宜组、财务会计组、文秘档案组、职工安置组及安全保卫组等,在曹县人民法院的监督指导下,积极依法履职。通过及时接管财产、调查取证、确认债权、确定定价依据、破产财产处置、破产财产分配等程序,将破产财产拍卖所得款项及时支付给债权人,令债权人非常满意,没有一个提出异议,更没有一个为此事信访。
“作为一个合格的破产管理人,不仅要依法处理好整个破产清算程序,帮助债权人实现债权利益,同时要积极帮助政府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资源,推进破产资源要素通过市场化配置创造新的价值。”张雅维说。
张雅维的破产管理人团队在处置破产财产过程中,通过市场化方式,择优选定山东极致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竞买人。该公司购买大港公司破产财产后,与杭州一家公司联合投资建设高端服饰智能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5.3亿元,占地116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展览中心、众播基地、人才公寓及智慧工厂的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82亿元,利税1.26亿元,带动72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百余家,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新动力,将极大地带动曹县高端服装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参与破产管理,通过法律服务帮助政府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也是在法律框架内、政策范围里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权利实现的典型案例。
为涉金融案件执行活动“把脉问诊”
2023年4月,菏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姜东生带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菏泽学院政法学院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围绕涉金融案件执行工作进行专项调研,就涉金融执行案件特点、导致案件执行困难的原因及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对解决金融案件执行难、化解金融贷款风险提出法律意见。
“专家们建议,要完善市场主体的救助和退出机制,精准甄别被执行企业运营现状和市场前景,对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加速出清,尽快释放闲置要素;对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则要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程序,盘活资产恢复经营。这些建议及时反馈给各级法院和有关金融机构,并得到有效执行。”姜东生说。
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部分房企资金流断裂陷入困境,多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停工多年,开发企业濒临破产边缘,银行大量贷款无法按时回收,项目涉及的回迁群众和购房户多次信访。牡丹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媛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破产审判团队,多次参加党委政府组织的论证会,对困难房企破产重整涉及的法律问题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法律风险评估。
今年以来,牡丹区停工多年的“书香里”项目、牡丹体育场升级改造项目相继举行了复工仪式,花都绿地项目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复工进入倒计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关注。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这个身份,既是一份很高的荣誉,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能办了一个案子,垮了一个企业。这些重点项目的背后,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银行债权的实现,更是关系到拆迁群众的安居梦,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王媛媛说。
打通法治护航“最后一公里”
在菏泽市牡丹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李希靖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牡丹区吴店镇、大黄集镇政府发来的两份回复函,感谢区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到辖区企业调研,对专家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法律意见,将会同相关企业认真学习研究,在今后经营管理中整改落实。
今年5月份,菏泽市牡丹区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传斌带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刘云平、程振兴等人,利用两周时间,深入到菏泽广源铜带有限公司、菏泽正新食品有限公司、菏泽银田农贸有限公司等区重点企业,实地走访车间工地,与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品研发情况、劳动关系、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并对调研中发现的企业在职工养老保险缴纳、股权设计、专利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风险提出法律建议。这是菏泽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菏泽市委政法委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法工作的重点,发布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提升行动“十条措施”。组织市级政法部门领导干部分别联系服务全市72个省级重大项目,实行“亮身份、树形象、送服务、解难题”,深入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2021年以来,菏泽市委政法委总结推广巨野县经验做法,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力量下沉,在全市大型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大型企业等设立政法护航工作站36处,累计派驻200余名法学法律工作者进驻服务,工作站多数由市、县(区)法学会聘任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领衔,积极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22年至今,共开展各类法治宣讲培训活动13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建议35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70余起,帮助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用专业力量打通护航企业最后“一公里”。
“我们把政法护航工作站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结合起来,对驻站人员重新进行整合,每个工作站都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专家库成员,同时在县、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实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分片联系乡镇制度,最大限度地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走向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巨野县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许庆稳说。
最大限度发挥“首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智囊团”作用
菏泽市法学会聘任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中,既有来自于执法司法工作一线的实务工作者,也有来自于高校、党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大多兼任地方立法咨询专家、党委政府法律顾问以及大中型企业的法律顾问,同时相当一部分又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
据姜东生介绍,菏泽市法学会积极搭建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推荐法律顾问、参与立法咨询、举办法治论坛、开展课题研究、评选优秀成果、组织法治报告会等形式,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于党委政府依法决策和立法、执法、司法实践。
近年来,菏泽市法学会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开展法治保障应用性研究,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
为进一步搭建法学研究平台,今年5月,菏泽市法学会联合市社科联设立了“法治菏泽建设研究”专项课题,纳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共立课题38项,其中“首席”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或参与的课题就有15项,最大限度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智囊团”作用。
为巩固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升级营商环境、擦亮法治底色,2022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用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运用法治思维、贯穿法治精神、重视法治方式的营商环境。因此,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良法善治,这就需要立高质量之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朱国华博士说。
朱国华博士自2016年以来就从事地方立法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地方立法经验,曾经负责起草全国首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地方性法规。这次起草《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肩上。朱国华认为,地方立法应当遵循“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地方特色,大胆实行创新,科学设计责任分配和责任追究机制。这些观点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被充分运用到条例起草中去。2023年3月31日,《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同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4月21日,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下一步,朱国华博士将全程跟踪服务条例起草工作,以高质量的立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