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嘉鱼模式”
“村湾夜话”话出乡村美好生活
暮色下的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晚风习习,村民们纷纷拿着小板凳走出家门,在村前的开阔地自发地围成一圈,聊聊天、说说事……这是不久前,发生在该镇潘家湾村的一幕。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该县高铁岭镇周家湾广济堂村。5月17日,雨过天晴的傍晚景色迷人,该村群众齐聚村民周华斌家中,就“扫干净、码整齐、路通畅、多栽树、清沟渠、保常态”问题交流谈心。
实际上,这样的“村湾夜话”场景在嘉鱼县各个村湾随处可见。自咸宁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嘉鱼县不断加强社会治理理念、模式、方法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嘉鱼模式”。“村湾夜话”活动,在嘉鱼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等各方的合力推动下,已经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交流平台。
“通过平心静气聊天说事、嘘寒问暖拉家常等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政策法规,及时处理群众身边小问题、小争吵、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推动矛盾排查、纠纷化解、问题解决,不断助力省、市部署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走深走实。”嘉鱼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方永红说。
话出村湾“好声音”
“清明节前夕,我们组织过一次‘村湾夜话’活动,就清明节文明祭祀提出倡议,鼓励大家采用鲜花祭祀,保护环境。今天又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主要是聊聊村湾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4月7日晚,随着潘家湾村党总支书记张开桂的开场白,由潘家湾镇联点党委、村组干部和村民等50余人参加的“村湾夜话”拉开序幕。
“我觉得‘共同缔造’的提出都是为了咱们湾子好,上次我提出的问题不就被很好地解决了吗?咱们作为党员应该积极发动身边的村民参与进来。”党员童威首先站出来发言。
此前,童威曾向村委会反映莲花池和沟渠未安装防护栏,小孩和老人容易失足落水。为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潘家湾村委会投入近4万元在荷花池和沟渠旁安装了防护网、设置了提示牌。
“刚刚过来的时候,我发现绿化带里杂草很多,不美观。”“对啊,现在正值春天,杂草长得特别快,房前屋后都是……”不少村民议论纷纷,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共同协商,大家一致同意采用“保洁员清理公共区域、村民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办法。同时,村委会将定期进行村湾卫生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村湾夜话”不仅提高了群众参与村湾共治的积极性,还大大提升了大家参与乡村共建的自觉性。不久前,在潘家湾镇肖家洲村组织的一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贤座谈会上,该村党总支书记蔡建红说:“咱们村紧挨351国道武赤线,路上车辆多、速度快,老人上街、小孩上学安全隐患大,村民生产生活也有诸多不便。眼下,普惠一老一小的道路建设要提上日程了。”
肖家洲村共有1113户4459人,根据此前“村湾夜话”形成的意见,决定新修一条通往集镇的“民心路”,长约2.6公里,村民日常出行避开繁忙的国道;另外修建一条通往田间地头的生产路,长约1.2公里,便于蔬菜种植、田间管理。大家建议通过群众自筹、以奖代补、整合项目等途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我今天特地赶回来参加座谈会,作为一名在外发展的企业家,有义务回馈乡亲,我表个态,捐1万元!”嘉鱼县某针织服饰公司的负责人第一个捐资。“我捐2000元”“我捐5000元”“我捐1万元”……在座的乡贤能人和党员群众纷纷慷慨解囊。
记者在嘉鱼县采访期间了解到,像这样通过“村湾夜话”,把村级重大事项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交给各村党员群众,通过规范的程序、轻松的氛围自己议、自己定的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为嘉鱼县探索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以及共赴乡村振兴新路提供了更多可能。
拉近党群“心距离”
如今,“村湾夜话”已经成为嘉鱼县党群交流的必选项目。各镇村利用晚上休闲时间,组织党员干部与村民面对面宣讲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党的理论政策等,让村民们与时俱进,积极响应政策,提升文明素养,从而拉近党群“心距离”。
3月24日晚,嘉鱼县新街镇马鞍山村的百姓大舞台广场上灯火通明,镇村干部、村民及党员代表和志愿者坐在一起话家常,宣讲党的政策。
“书记,我有个想法必须说出来。”村民刘保林说,“村里一直在出钱出力整治环境卫生,我们都看在眼里,大家应该一起自觉清理好门前屋后,不能总是依赖村组干部啊,良好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在场不少村民点头赞同,纷纷鼓掌,大家各抒己见,畅谈对村庄建设的美好期盼。
5月17日晚,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与广济堂村周家湾党员群众代表来到村民周华斌家中开展“村湾夜话”。“我们家旁边的污水管道堵塞,这个需要尽快处理。”“我家门口沟渠堵塞,建议硬化。”“我认为我们湾子里沟渠需要清理,里面杂草落叶较多。”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积极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驻村干部逐一将群众的建议记录下来。
培育文明乡风,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在嘉鱼县,像马鞍山村、广济堂村这样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组织“村湾夜话”,不仅进一步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且随着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基层的工作干起来也更顺畅了。有的村湾开完“村湾夜话”后,根据现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村民还自愿签署“共同缔造”承诺书。比如,针对卫生问题,村民纷纷承诺自己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自己动手、自己负责、自己管理,齐心协力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近年来,嘉鱼县还通过“村湾夜话”收集社情民意、凝聚民智民意,探索推出了党建引领村湾治理“345”模式,确定试点村湾25个,构建起“村+组(湾)+党员中心户”三级党建网络;规范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评议机制建设,设立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在社区建立“大党委”工作机制,近5000名党员常态化下沉小区开展“敲家门、叩心门”活动;广泛吸纳社区志愿者、热心群众等自治组织作用,组建县、镇、村“100+10+5”三级应急巡逻队和村湾“五小服务队”,及时处理群众身边小问题、小争吵、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急处置向基层末端延伸。
重塑乡村“好风气”
目前,嘉鱼县所有的村都搭建起“村湾夜话”交流平台,而城区各社区也借鉴“村湾夜话”形式,因地制宜打造了“星空夜话”品牌。借助这些交流平台,嘉鱼县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时,始终把他们关心的“民生小事”当作政府部门的“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事项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嘉鱼县相关部门邀请素质好、声望高、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五老”,同村(社区)干部一起深入到每个村湾、每个小区,通过聊天说事、拉家常等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政策法规、疏导群众情绪、理顺群众心气、帮助解决问题,变“事后调”为“事前疏”,将大量矛盾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嘉鱼县潘家湾镇肖家洲村通过“村湾夜话”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村级综治中心功能,成立村民理事会,下设红白理事小组、道德评议小组、环境卫生评比小组、项目建设管理小组、平安联防小组“一会五组”,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平常、融入日常,做到“小事、急事不出村湾”。
另外,嘉鱼县还把“村湾夜话”变成了普法课堂,用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用鲜活的事例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村湾夜话’真正发挥出了群众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人民至上。通过这个平台,群众的心声得到回应,利益得到协调,权益得到保障,矛盾得到化解,从而不断促进基层稳定和谐,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回归,不断拓宽绿色发展、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乡村振兴之路。”方永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