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民讨薪记
每年的五六月,是藏区人民最忙碌的季节。每到这时,依山而居的藏民会拖家带口,爬上海拔超过4000米的虫草山安营扎寨,开启2个月的虫草采挖工作。
5月初,虫草季刚刚来临,家住四川甘孜拉日马草原的扎西(化名)便背起行囊上了山。今年,这个朴实的康巴汉子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上山,得益于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泽翁龙加的帮助下,解决了一块压在心头4年的“大石头”。
拖欠
拉日马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东南部,沿甲拉西沟盘山而行,翻越海拔4200米的布鲁山,便能到达这鲜有游客涉足的秘境。
2017年,属于高寒纯牧区的拉日马镇迎来好消息——即将修建通村公路。自小生活在偏远牧区的扎西听闻公北(化名)、尔东(化名)、泽西(化名)3名包工头“招修路工人”的消息后报了名。
在与包工头简单约定后,扎西和另外10位牧民加入了施工队。经过近两年的辛苦劳作,工程总算完工,11名工人拿着包工头出具的“劳务单”,美滋滋地回家等着领工资。
可时间过去了1个月,扎西和10名工友还没拿到工资。联系上包工头后,对方一直推脱:“再等等。”近4年的时间一闪而过,电话那头的回复也从“再等等”变为“忙音”,再后来,3名包工头彻底失去了联系。
9万余元的工资款,对于收入微薄的牧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失联的包工头、毫无着落的血汗钱,令扎西和工友一筹莫展,无奈只得信访讨薪。乡镇信访办的工作人员建议扎西等人到法院立案起诉,走司法程序讨要薪资。
2021年4月,11名农民工向新龙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项目承接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与3位包工头承担连带支付责任。
调查
说起这起讨薪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泽翁龙加坦言:“是自己主动请缨的。”
时任新龙县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的泽翁龙加,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人,深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同胞们大多淳朴善良、文化水平较低。他们与不良包工头对抗时,缺乏组织力量、法律知识甚至基本的经济能力,只会让讨薪之路“难上加难”。于是,2021年4月26日,新龙县法院正式收案后,他主动申请“为民讨薪”。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查明事实、还原真相,泽翁龙加带领“龙加石榴籽调解室”的工作人员多次前往涉案工程现场、乡政府、村委会、当事人家中调查了解情况。
好在所有的奔波辛劳都是有所收获的。经过调查发现,该系列案件事实基本成立:拉日马镇通村公路工程由某公司中标建设后,将项目转让给3名包工头,在具体施工过程中,3人又聘请了当地群众扎西等11人为其提供劳务。经过进一步调查得知,工程款已经拨付给某公司,某公司也完整支付了劳务费,只是劳务费被包工头挪用,施工期间至结束,3人未按时足额将劳务款拨付给扎西等11人。
这起“群体性农民工讨薪案件”影响到了当地一些在建工程的正常施工。厘清事实的泽翁龙加第一时间找到当事人,安抚他们的情绪,并讲明相关法律关系。“你们与某公司并不存在雇佣关系,而且他们已把费用支付给了包工头,他们不需要承担责任。”经过耐心的司法解释和沟通,农民工们信服了,当即表示不再去某公司的其他施工现场“讨要说法”。
泽翁龙加深知,这起案件中,找到欠款当事人、帮助农民工讨回“血汗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寻找3名包工头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本人找不到、电话也打不通。为此,泽翁龙加专门打报告成立了工作专班,攻坚寻找3名“跑路”的包工头。
通过多方了解,泽翁龙加团队锁定了3名包工头的户籍所在地——炉霍县宗塔乡、雅江县八角楼乡、康定市塔公乡。在交通不便的藏区,县域之间通常要翻越十余座高山,行车数百里、历时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长途跋涉的艰辛没有吓退泽翁龙加一行。可当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3名包工头家时,还是扑了空。“人早已不在户籍地了。”根据周边人提供的线索,泽翁龙加一行又前往拉日马镇项目开展地、道孚县、甘孜监狱等地寻找。
“我们跑过的路简直无法统计!”泽翁龙加回忆起“寻人”经历,感慨说。最终,经过公安机关的协同配合,锁定了3名包工头的行动轨迹。
经过漫长的寻找,从新龙县城数次往返目标乡镇后,终于在成都市一出租屋内找到了3名包工头。刚开始,3人还以“时间太长记不清”为由试图抵赖,在泽翁龙加等人拿出已获取的证据时,他们瞬间哑口无言。
化解
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涉案金额不高,一起看似简单的“小案”,却让泽翁龙加这名资深员额法官犯了难——这案子是“判”还是“调”?
“虽然案情简单,但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追索纠纷等重点民生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秉持着要将老百姓的事一次性处理好的初心,泽翁龙加认真梳理证据,再次陷入新的难题——关键证据不健全。
原来,扎西和10名工友自小生活在偏远牧区,受教育程度偏低,加之外出务工几率小,农民工们没接触过正规劳务合同。在工程完工结算时,3名包工头给他们出具的“劳务单”——一张巴掌大小的破纸条,上面仅写有务工天数和欠款金额,没有落款日期、没有身份证号码,甚至姓名也是昵称。
“如果最后真的走到司法程序,按照现有证据严格审查、机械办理,当事人的主张很难得到支持。”就在泽翁龙加踌躇不定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全国推行的消息传来。喜出望外的泽翁龙加当即决定,尝试运用“首席”+“石榴籽调解”结合模式化解该案。
“我们不单要从法官的身份去思考,在法律程序上把案件事实审清楚、把法律关系搞明白,还应该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角度思考,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替老百姓维护切身利益。”泽翁龙加掷地有声。
要想妥善化解该案,关键在于“欠薪人”。于是,泽翁龙加将调解重点放在3名包工头身上。虽然3人对11位农民工的劳务费真实性及数额均无异议,但就如何承担责任存在分歧。
“是你们请的工人,你们与工人之间形成了劳务合同关系。”泽翁龙加一边向3名包工头解释相关法律关系,言明拒不支付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对于你们来说,这不算啥大钱。但对于农民工来说,这钱相当于一家人一年的收入,甚至是救命的钱。你们看看,这是被欠薪农民工家里的情况。”说到动情处,泽翁龙加拿出此前调查时在各当事人家中拍摄的照片。最终,3人承诺会多方筹措劳务费资金。至此,这起群体性农民工信访讨薪案迎来转机。
3天后,拖欠4年之久的9万余元劳务款,转入法院指定代收账户。5月27日,该起讨薪案件结案,从收案到结案用时31天。
归还
为了减轻当事人诉累,减少群众“多跑路”经济负担,泽翁龙加决定带领团队赶赴拉日马镇,集中代发全部劳务款。
“拿着那笔钱,心里觉得沉甸甸的。”泽翁龙加回忆道,“这可是11名老百姓的救命钱。”
同样觉得这笔钱沉甸甸的,是扎西和他的工友们。当期盼已久的现金终于发放到自己手里的时候,他们把手中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一张张小心翼翼地理顺收好……
想起4年来的讨薪之路,洛桑(化名)拉着泽翁龙加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原来,不久前洛桑的家人生病住院,每天拆东墙补西墙,到处筹借医药费。如今工钱送到手里,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洛桑忍不住眼含热泪,感谢泽翁龙加为他家人送来的救命钱。
“谢谢你们,为我们讨回公道。”拿到“血汗钱”的农民工们,激动地连声道谢,为讨薪团队献上了圣洁的哈达。
为了突出办案实效,工资发放仪式当天,泽翁龙加顺势办起了法治宣讲课。他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案子以案释法,进行法治宣讲,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有效提高了群众遇事找法的意识。
2022年,泽翁龙加正式拿到了新龙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聘书。捧着这份饱含责任的聘书,一如捧着帮藏民讨回的“血汗钱”,沉甸甸的。此时,他想起一句藏族谚语:“尽管我自身如羊羔般微小,但我愿能迸发出骏马一般的强大力量。”他暗暗下决心——未来要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不仅要懂法律,更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把老百姓当成亲人一样来办案。”现任新龙县法院副院长泽翁龙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他建议新龙县法院建立专门的农民工绿色诉讼通道,将农民工讨薪驶进“快车道”;他还建议联系相关建筑领域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制定相关制度;在普法宣传方面,他不遗余力上山下乡开展法治宣传,提升老百姓法治意识……
清晨,天边刚泛出鱼肚白,泽翁龙加就早早赶到单位,准备起了下乡时要宣讲的案例和法条。而此时的扎西,已抵达虫草山半山腰准备“寻宝”,如果运气好的话,这一天他将挖到10余根虫草。不管结果如何,不再为讨债、信访、打官司奔波的日子,挂在扎西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