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检察院三大举措保护涉台文物

  近年来,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检察院持续加强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依托“三大举措”依法保驾护航。


  构建多重保护,赓续文脉传承

  海沧区检察院制定《关于开展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活动的实施方案》,将涉台文物古迹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督促落实监督管理保护责任。查看海沧辖区涉台文物保护现状,如发现存在垃圾堆放、周边环境杂乱、部分区域被其他建筑占用等问题,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综合运用磋商、圆桌会议、实地走访等方式,督促文物保护部门全面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函1份,促成涉台文物古迹清理修复3处。

  同时推动涉台文物瑞青宫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市涉台文物青礁慈济宫消防防雷工程修缮保护项目启动。

  联动多方合力,凝聚文保共识

  “司法+行政”协同发力。海沧区检察院联动区台港澳办、区文旅局、街道等多部门共同履职,解决颜慥墓保护相关的政策、环境、规划等系列问题;同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建立涉台文物保护会商机制,构筑涉台文化遗产多元治理格局。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检阅”。召开涉台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现场会,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参与,通过实地查看、公开听证、参加座谈等方式展示公益诉讼工作成效,征求意见建议。

  “志愿者+观察员”全域保护。邀请台胞公益诉讼观察员共同走访、实地查看整改情况,促成文物保护主管部门组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开展文物认领守护活动,建立区、街、村居、业主和志愿者队伍“五位一体”巡查保护力量。

  “台胞+专家”集结献智。邀请台胞、涉台文化专家参与工作,就涉台文物活化利用、推动两岸青年互学互鉴、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等赋能献策。


  活化多元价值,增进文化认同

  海沧区检察院协同文物保护部门,组织专家对青礁村颜慥古墓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论证,推动文物及周边环境修复并重新向社会公众展现“开台王”祖地根脉历史风貌。建议主管部门合理开发利用涉台文化遗产,推动文物保护综合治理和旅游资源保护协调发展,联动文物保护主管部门等推动颜慥古墓和原有的青礁开漳堂、开台文化公园、青礁慈济宫等涉台特色文化场所形成兼具旅游观光、教育教学整体功能服务区块,成为两岸宗亲寻根谒祖、乡愁寄托及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立足检察职能,发挥涉台文物不可替代的人文资源优势,深入发掘涉台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公开听证、检察开放日等形式,多样展示和宣传涉台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助力承载两岸同根文化渊源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传播。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检察院

  涉台检察室简介

  2014年6月,厦门市海沧区检察院成立具有独立编制的基层检察院涉台检察室,履行集中管辖全市一审涉台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职能;为台商台胞提供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开展台湾地区检察制度和法律问题研究;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涉台检察工作。

  成立以来,涉台检察室发挥对台工作优势,持续深化涉台法治建设,创新涉台检察工作机制,推动涉台检察工作走在前列,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