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经验”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举行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期,浙江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联合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法院在浦江县举办“浦江经验”专题学术研讨会,深入研讨“浦江经验”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据悉,这是国内首次由法学会系统举办的“浦江经验”学术研讨会。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黄生林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把浦江县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创新实践,后形成“浦江经验”。2003年开始,浦江县通过推出相关举措不断探索和完善“浦江经验”,创新新时代信访工作“五大机制”和“四个化”,即深化领导干部下访和包案机制,完善网格化全覆盖的预防机制,强化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机制,创新高效能重落实的化解机制,健全多渠道能畅通的诉求机制,形成“浦江经验”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全县信访总量从2003年10485件(人)次降到2022年的629件(人)次。

  会议指出,经过20年的发展,自上而下为群众破解难题的“浦江经验”与自下而上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共同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闭环体系。在实践中,“浦江经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可以倒逼基层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有助于构建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初始、息访在县域的良性信访生态。要把“浦江经验”由“访”向“信”发展,有“信”必复,依法及时稳妥办理群众来信,结合调查研究,推动信访从后端灭火向前端预防转变。在司法领域将“浦江经验”走深走实,要求领导干部沉下去,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信访矛盾,规范“由上而下”的治理流程,“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会上,3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浦江经验”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及实践进行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