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乌涉外调解的外籍“首席”身影
45岁的杰克是尼泊尔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在浙江义乌经商20年,如今的他更喜欢别人谈论他的另一个身份——义乌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每个月,杰克都要到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值班两天,还可能随时参加调解。
在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长驻着4名义乌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其中两名是“老外”。他们在涉外疑难纠纷中,运用高超的调解艺术,耐心地劝解各方当事人,化解矛盾,最终使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从2022年7月开始,义乌市法学会探索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运用到涉外纠纷人民调解中,并开创了外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涉外疑难复杂纠纷调解机制,为营造良好涉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如今,这一路径已初见成效。
“老外”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被称为“世界超市”的义乌,与世界232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市场外向度超过65%。义乌常驻外商约1.5万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在贸易往来中,因合同订立、语言沟通、产品质量等问题产生的涉外纠纷较为频繁。
2013年,一个旨在建立涉外纠纷调解长效机制的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调委)成立,吸纳了一些外商做人民调解员。两年后,做内衣外贸生意的杰克成为一名调解员。截至2023年,外调委已有来自15个国家的15名外籍调解员。
“2022年2月,浙江省政法委、省法学会印发《关于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实施意见》后,义乌市法学会就研究如何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落地,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义乌市政法委副书记、法学会副会长王云峰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义乌市法学会选择了外调委作为着力点,依托该平台,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运用到涉外纠纷人民调解中,利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力量来化解疑难复杂纠纷。
2022年7月,义乌市法学会聘请了20多名法学法律人才作为义乌市首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其中外调委中4名调解员入选,会五国语言的杰克名列其中。还有一名“老外”是来自黎巴嫩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沙目,另外两名调解员是朱胜郎和周壵忠,均是外调委副主任,在义乌经商和做涉外调解员多年。
“这4名入选的调解员各方面素质高,无违法违纪记录,讲诚信,会包括中文在内的三种以上语言,长期在义乌居住,有多次成功调解案例经验,在外调委成员及相关群体中有良好的声望和影响力。由外调委推荐后再组织遴选考核选聘。”王云峰说。
在王云峰看来,聘请外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好处很多,除了能扫清语言上的障碍,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驻义乌外商,较了解对外贸易中报关、清关、出关等外贸环节,更加便于分析对外贸易中产生的一些纠纷;而且让“老外”帮“老外”,既能更好地沟通、增加信任感,又能体现公平公正。
杰克得知自己成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时兴奋不已。“这是很先进的构想,可以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既可以帮助我们‘老外’,又能把市场规范起来,虽然自己增加了责任,但也是个学习的机会。”杰克说。
外调委在市场设置了20个涉外纠纷调解受理服务点,配有中英文翻译,引导如何申请调解,并告知经营户和外商所有的调解都是免费的。
“这里真的需要我们”
“对一些疑难复杂的纠纷,就会分配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来攻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义乌市司法局国际商贸城司法所所长、外调委主任骆跃军告诉记者。
杰克就分配到这样一个案子。巴基斯坦外商艾提在2021年从义乌国际商贸城个体经营户周某处采购一批12.5万元的货,货款已付清,但周某只发了7万元货后再未发货。
周某指责艾提把这批货款分18次用18张卡汇款至他的银行卡,导致自己三张卡被冻结,后来其中一张卡他退还了5800元后才解冻,另两张卡仍未解冻,共涉及18万元,其中艾提的货款有9万元。
虽然艾提不断催促,但周某坚称要等银行卡解冻后才能发货。艾提遂强烈要求退货退款。
今年5月艾提的求助在外调委受理后,杰克找来两名当事人了解情况。当杰克来到艾提面前,用一口流利的巴基斯坦官方语言告知他是尼泊尔人,可以帮助他时,对方黯然的目光一下子亮了。杰克很快弄清了纠纷原因。原来艾提不了解中国相关法律,又因语言不通,双方沟通不畅。
杰克详细地给艾提讲解中国对涉电信网络诈骗等洗钱行为的法律和政策规定,解释周某的担心,消除误解。杰克建议这笔订单先搁置,等银行卡解冻后继续履行合同,周某先写张已收到货款的收据给艾提。调解协议签订后,艾提如释重负。看到艾提和周某满意而去,杰克比自己做成一桩生意还要开心。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调解实行三人合议机制,其中一名是外籍调解员,以确保调解的公正。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沙目看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要自始至终把控着调解的发展态势,通过换位思考,从人性、法律、情理等方面提供调解建议,制定合议方案,较好地打开僵局,提升调解的成功率。
沙目今年5月主持调解了一起叙利亚外商穆罕默德拖欠义乌商户夏某货款案。这笔货款涉及原来与穆罕默德一起开公司的夏某的丈夫。夏某的丈夫是外籍人员,因夫妻有矛盾,夏某并不知道丈夫还欠穆罕默德一笔钱,而穆罕默德认为夏某夫妻是一家人,故将一部分货款打到夏某丈夫账上。
沙目认为这涉及涉外婚姻的问题,要先处理夏某和丈夫之间的问题,才能继续调解。沙目做夏某工作,把夏某丈夫欠穆罕默德的钱以及已打给夏某丈夫的货款扣除掉。在给穆罕默德做工作时,沙目让他体谅夏某难处和跨国婚姻存在的一些问题,尽量在一个月内将剩余的货款打给夏某。
沙目调解组集体讨论后把这个“建议方案”分别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得到认可。穆罕默德当场支付了夏某部分货款,剩余货款于6月底付清。
沙目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在义乌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他想用一种方式来感谢在义乌工作的他所得到的一切,那就是做一名调解员。对他来说,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一年来最深的感触就是:“这里真的需要我们。每次外国客商遇到纠纷找到我们的时候,一进门,看到一个‘老外’坐在这里,我就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出来,他很放心。在纠纷调解中安排外国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真的很有意义。”
“那一刻,我觉得很神圣”
6月7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来到外调委时,正巧碰到一起巴基斯坦籍外商与义乌商户货款纠纷的调解。主持调解的是杰克,还有一名义乌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在法官的专业支持下,巴基斯坦籍外商与义乌商户之间的误解很快消除,调解得以顺利完成。王云峰告诉记者,为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落地,义乌市法学会在外调委与义乌市人民法院共同成立的涉外纠纷诉调对接中心里,引入多方力量,探索建立诉前引导调解、诉中委托调解、中心自行调解后由法院司法确认的涉外纠纷调解新模式。这个模式能较好地处理一些疑难复杂纠纷。
现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参与涉外调解的同时,还肩负“涉外普法志愿者”双重责任,调解时,对当事人讲解法律法规知识;调解结束后,给境外人员发放英文版等法律知识手册。
今年3月,沙目参加了由外调委等10个部门组织的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活动,沙目作为外籍普法志愿者现场为外籍客商讲解优化营商环境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涉企、外贸政策法规,并发放中外文卡片、法律资料,吸引了很多外籍客商前来。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朱胜郎还成为外调委与市妇联组织的“义乌商姐”调解团队的一员,她带领9名市场女经营户、外籍客商一起加入涉外调解和普法宣传团队,帮助解决婚姻家庭上的纠纷,创建平安和谐家庭。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外调委建立了相关机制,由外调委一名副主任任督促组组长,对每个协议跟踪回访,以保证调解协议的履行。
每年,外调委还会对所有调解员包括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实行末位淘汰。在每个月的工作例会上,每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都会谈心得体会。
“每次例会前,我都会充分准备,因为,那一刻,我觉得很神圣。”沙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