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公证行业新推五项为民办实事新举措

  本报讯(记者马付才) 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在公证行业“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首都公证行业近年工作成果,以及近期推出的便民利民五项新举措。

  据介绍,2018年以来,首都公证行业共为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证服务5万余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公证服务18.4万件,为航空航天工程提供公证服务3.2万件,为“疏解整治促提升”提供公证服务近3万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公证服务41万余件。仅2022年,为政府重点工程办理减免收费公证9600件;为减灾救灾办理减免收费公证481件;为服务“三农”办理减免收费公证1168件;为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2782件;公证公益法律服务总量10.6万件,全部公证业务占比从2019年度的2.2%跃升至2022年度的20.1%。

  近年来,北京市司法局细化出“12类事项属于公证公益法律服务范围”“公证员每年办理公证公益事项不少于20件”“打造‘半小时公证服务圈’”等一系列可量化可评测的考核体系,走出了一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行业担当的发展之路。

  今年,北京市司法局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推出5项为民办实事举措。其中,将推出“社区(村)公证服务顾问”试点,鼓励中心城区公证机构支援公证资源相对不足的社区(村)公证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定点式、远程式、预约式服务,为社区(村)提供公证服务、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等服务。

  北京市司法局还将持续扩大公证行业“最多跑一次”范围,今年再将无犯罪记录证明、著作权登记证书等5项公证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范围。“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服务也将在今年全面铺开,全市24家公证机构将在周六或周日接待群众公证咨询,依法受理公证申请。此外,将见义勇为人员纳入公证法律援助范围。今后,公证申请人为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家属主张相关民事权益办理公证,可以申请减免公证费用。同时,还将通过开展“公证送法下乡服务周”主题活动,推进公证服务向乡村延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涉台公证服务中心,实现涉台公证一站式服务,2022年核验台湾地区公证文书4000余件,京台两地相互转递公证文书6000余件,搭建起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同时,建立北京市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全市2018年以来共办理涉知识产权公证3万余件。首都公证行业将以专业、高效、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推动北京公证事业实现现代化发展,为服务首都“两区”建设、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