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法官”曹霞:秉持热爱 向法而行
初见“江苏最美法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曹霞,便给人一种坚毅与平和相交融的气质:一头干练短发显得干净利落,剑眉星目有着男儿的英气,灵动的双眸透出敏锐的洞察力;微微上扬的嘴角又透露出江南女子的温婉,让人想要走近她,与她敞开心扉进行交谈。也许,这正是一名好法官的样子:专业且敬业,亲民且爱民。
在“江苏最美法官”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曹霞多年来勤勉不怠的职业坚守。“‘100-1=0’——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为了寻找、纠正这个“1”,曹霞致力于审监工作近三十年。她始终追求坚守责任、公正权衡,守住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
通学通研各类案件,在审监工作中走向“精通”
1998年,江苏高院立审分离,分别设立立案庭和审判监督庭。1995年夏,法科毕业生曹霞被分配到该院。进入审监庭的曹霞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成为全国法院审监岗位资历最深的“老兵”之一,全程见证、参与了中国审判监督制度改革发展的整个历程。
“我的审监第一课,就是明白审监不分专业。”曹霞介绍,审监领域覆盖法院全部诉讼案件,同时承担减刑、假释工作,这就决定了部门内专业分工只是相对的,对于审监法官更多的要求是成为通才或者做到一专多能。同时,因为经历一审、二审,当事人仍然不服判决,所以进行到审判监督程序,案件矛盾会更加尖锐。
“这些都决定了审监法官在专业素养上首先要做到‘通’,通学、通研各类案件裁判理念,同时不能教条刻板,需要灵活兼容把握好理念的价值平衡。”曹霞谈起她对“通”的理解:“通,应该也必须是带着问题意识、反思视角的‘通透’。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一审、二审甚至再审,到了审监程序,其矛盾一定是堆积的、交错的,要在司法的最终权利救济途径一锤定音定分止争,需要法官具备很强的问题复盘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审监工作,沉甸甸的责任感指引着她走向“精通”之路。这些年,她曾先后被调整到民事、刑事、综合调研等多个岗位,接受全面的锻炼,成为大家眼中的多面手。
“我想,正是各种尝试与认真的钻研,让我叩开了通才的大门。”曹霞说道,“只有走在一条自己由衷认同的道路上,才能对自己要背负的责任与使命有所觉悟。”这正是她在审监工作中感悟到的。
“我是2020年来审监庭的。来了很快就注意到她,无论问到庭里哪方面业务,查找哪个文件,甚至起草背景,就有同事和我说,‘这个可以找曹霞’。而她也总能圆满答复你。”这是江苏高院审监庭庭长张婷婷谈起她对曹霞的第一印象。
除了专业素养,让张婷婷庭长特别眼前一亮的是,很多场合,包括面对专家和领导,曹霞能够对案件、对工作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观点鲜明,有一说一。对于认同,淡然谦虚;对于不认同,静静倾听吸纳。”见解独立,却不骄傲,始终把所学所知作为新的起点再出发。
多年以来,曹霞承办的各类审判监督案件,从未出现被上级法院改判的情况。
权衡“纠与维、判与调”,努力实现终局解纷
“实现对错误裁判的事后纠正和补救”是再审程序的重要职能。曹霞谈道,尤其是有助于明确裁判规则、价值导向的案件,应当尽可能改判。她认为,努力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纠正和补救到哪一步则需要实事求是,辩证思考。
她曾经承办过一起盗窃案,原审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考虑到案发时已接近十年追诉时效,而犯案时张某刚参加工作,系偶犯且已及时退回赃款,单位并未追究。综合考虑案件详情,曹霞坚持罪刑相一致的原则,以错到哪纠到哪的态度,对其改判免予刑事处罚,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除了纠错,维护生效正确裁判的既判力同样是审监程序的重要功能。“不同的诉讼主体有不同的诉求,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往往会穷尽救济途径。但是从比例看,绝大部分生效裁判是正确的。对于正确的生效裁判,应当不受外力困扰,坚决维护程序的安定性。”曹霞说。错的坚决改,对的坚决维,“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再审终局”。
调解理念也是曹霞一直坚持的。“当案件进入审监程序后,当事人往往已陷入诉讼疲惫的状态。对当事人而言,天然具有信任感的上一级法院在查明基本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如果能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有助于彻底结束旷日持久的诉讼。”曹霞说,正因为这些特点,调解、和解在再审审理中有着重要价值。
十年深耕“减刑、假释”,聚力对人的改造
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是审监庭一项重要的工作。江苏高院审监庭综合组的十年,也是曹霞深耕减刑、假释工作的十年。
十年间,曹霞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她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吃透司法政策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考虑减刑、假释制度对罪犯的激励改造等多重功能,结合江苏省罪犯监管工作实际,在庭领导的指导下,先后执笔起草了2013年以来一系列减刑、假释案件实体和程序方面的规范性意见,制定细化的规则,保证了新旧司法解释衔接期的平稳过渡。
“制定规范和标准,我们坚持从严把握减刑、假释的实体条件。然而严格审查并不等同于严格限制,并不是一味地严格和收紧、简单的一刀切。”“减刑、假释的制度设计就是刑罚执行中对表现良好的罪犯的一种奖励。缩短刑期、早日出狱回归社会是服刑罪犯最普遍最迫切的愿望。出于这一愿望,服刑者会把自己的表现与奖励联系起来,从而影响其行为。如果没有这个盼头,表现的优劣不会对其刑期有影响,其改造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曹霞说。
曹霞的同事们谈道,无论是审理案件还是制定规范性文件,曹霞的视角没有止步于具体的条件与幅度,而是在于对人的挽救和改造。“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有了更健康、健全的人性回归,才会有更稳定的社会和谐。”同事们说,曹霞的这句话对他们触动很深。
向法而行,带着热爱奔走在审监之路上
曹霞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感染鼓舞着她身边的每一个审监人。
在审监庭同事的眼里,曹霞加班加点已是常态,半夜写材料已成习惯。“还记得教育整顿期间,我们庭需要赶一个减刑、假释排查整治的报告,她带着我们在办公室一起写到凌晨一点钟,此时我已经哈欠连天了,她还是精神抖擞。我看着她戴着眼镜紧紧盯着电脑,全神贯注地快速敲打键盘,台灯下映着的是一张略显疲惫的脸。”同事说。
在组织生活会上,同事给曹霞提得最多的意见就是让她不要太拼,要分出一些精力在家庭特别是她那已经高三的女儿身上,于是曹霞就将材料带回家,陪女儿学习结束后再加班写材料。打开她的法务云盘,一排排凌晨后的文件上传记录就是她勤勉不怠的最好见证。
忙碌的工作之余,曹霞也想法儿“调剂生活”。她煮上咖啡,亲手做出一个个心形的拉花,给小伙伴们;组织一场团建,和大家畅玩新款“桌游”;和女儿一起感受话剧舞剧美的熏陶,一起做南京明城墙、红色陵园保护志愿者……在生活里,曹霞用一种更为柔软的方式,传递着善与美。
身边人评价她,“她有着骨子里的善,思想上的正,生活中的美”。朝霞不负行路人,二十多年来专注审监之路,曹霞也获益良多。她说,带着热爱和坚持,沿途所见所得皆是风景、皆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