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饭圈文化破界污染
近期,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疑似被“恶意”评分一事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对作品打出“一星”,并贬损、攻击其中一位主演。此后记者发现,在豆瓣短评区,不少网传“恶评”已不见。有网友认为,以往饭圈之间的纷争,主要针对正在播出的作品,现在却越来越多地殃及经典作品。(5月31日光明网)
影视作品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演员的表现,还凝结了幕后团队和创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恶意评分无法代表大多数观众的真实想法,是对整个影视作品的不公正评价,严重伤害创作团队的感情和付出。
评分本来反映的是大多数观众的喜好和意见,而不是被个别人操控的武器。如果恶意评分成为粉丝群体之间互相贬损、攻击的工具,那么这将会使优秀的作品被误解和贬低,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对整个影视行业是一种破坏。
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一代观众的集体回忆,其艺术质量在大家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位置,但对于很多没有接触过这部剧的观众来说,评分的确会影响他们的观看决策。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看重在线评分和评论,因此评分会对作品的口碑和观众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此可见,评分的一大作用,在于帮助观众作出观影决策。但如果评分被滥用,就会失去它的本意,甚至蒙蔽观众的眼睛,最终受害的也许会是我们每一个人。显然,只有维护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评分机制,才能既保护了艺术创作和观众的权益,也提高了评分公信力和说服力。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事实上,由饭圈文化引发的恶意评分评论已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倘若恶意评分涉及诋毁性评论,影响到演员名誉,涉事用户可能构成侵权,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此外,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近年来,很多网站已开始采取措施来排除恶意评分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让评分回归作品本身,准确地折射出大多数观众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个积极的尝试。然而,恶意评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大规模的评分活动中,网站难以对每一位评分者进行审核。
病态的饭圈文化或许是评分问题的根源。演员和粉丝应共同成长、共同激励。盲目刷低分、攻击不喜欢的演员的作品会损害偶像的“路人缘”,也会让评分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影响演员的形象和发展。我们应鼓励粉丝们理性看待演员和作品的关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给出客观的评价。相关部门要及时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制饭圈文化与资本操控市场下的种种乱象,加强执法与监管,对于造成畸形饭圈文化的始作俑者予以精准打击,依法治网管网,打造文明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网络环境。各网站平台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主动发声、深入自查、堵塞漏洞,与各职能部门一起在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上协同发力,不断推动饭圈文化实现良性发展,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