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十个推进”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2022年以来,辽宁省大连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中央、省委系列部署,下大力气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出台《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提升基层组织力、管控力、服务力的基本主线,确定了“十个推进”重点任务,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重构、能力提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大连市全面推动“大工委”“大党委”建设,街道(乡镇)“大工委”增至149个,社区“大党委”增至743个,覆盖率达100%。建立网格党支部15285个,4.6万名在职党员编入网格党组织;创新“1331”工作法等制度机制,形成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项目清单3491项,协同解决课后托管、夜间停车等一批民生需求。其中,西岗区构筑的“一核多元”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基层减负赋能增效成功破局。按照万户以上“瘦身”,千户以下“健体”的原则,大连市对215个社区进行调整,全市新增社区108个,社区平均管辖户数降至3266户,社区规模趋于合理。制定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重新确定102项社区工作事项,逐步解决社区工作杂乱不聚焦的问题。在全市推广中山区“和合大院”、高新园区“社工站”等自治模式,深化“五社联动”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2022年全市新增社区社会组织1231个,街道(乡镇)社会工作站达到全覆盖。
网格治理体系升级优化。大连市制定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性文件,系统设计、整合规范涉及29个部门的36项事项清单,网格事项纳入全市一张网。完成全市网格统一编码和电子地图划分,调整设置综合网格19661个、专属网格1526个,配备网格员20409人,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覆盖率100%。开展岗位培训402场次,参训网格员36204人次。全市选树“优秀网格员”“最美网格员”358名,持续激发网格员队伍建设活力,提升网格治理效能。
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得到提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攻坚等专项行动,全市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3948件,化解率99.47%。全面推动“三官一律”进社区(村)工作,建立法官基层服务站629个、检察官工作站148个、警调对接调解室216个,聘请800余名律师担任社区(村)法律顾问,解决群众身边法律服务、纠纷调处的“最后一百米”。大力推广建设“法云调解室”,人民法庭全部入驻线上调解平台;整合“12348”“智慧调解”等资源平台,新建1690个“法治超市”;打造推广“甘心调”等治理品牌,有效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公共安全体系逐步完善。《大连市乡镇(街道)突发事件预案编制指导意见》《大连市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办法》等10项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相继出台,有效落实了基层早发现、早处置安全隐患的工作举措。该市还积极恢复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站,配齐监管人员,全面组建乡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建立综合性兼职应急救援队327支,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加强日常教育宣传,共计发放宣传读本76万册,引进“国家应急广播”数字终端1700台。2022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7万余项并全部整改,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
社会治安风险管控更加有力。大连市制定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规范性文件,完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等10余项工作机制。推动《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条例》纳入2023年立法项目。建立大连市平安志愿者协会,打造“滨城卫士”大连平安志愿者品牌。建立“最小群防单元”点位9908个,探索建立“平安指数”,强化了对刑事、治安案件等预警预防能力。2022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下降8.4%,社会治安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城乡精细化管理成效明显。通过开展“为百姓解难事”专项活动,共梳理出“为百姓解难事”事项2212个,争取2024年前全部清零。为解决老旧居民小区停车难问题,大连公安机关采取多项措施,设置泊位4355个,并在校园周边划定临时泊位1479个,有效缓解校园周边上下学时段因停致堵现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问题,专题召开全市加强物业管理工作会议,强力推动物业管理工作。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开通东北首个“e食无忧”政企共治平台,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再创新高。
数字信息化建设逐步成型。基于现有综治信息化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建设。依托市政务信息平台,形成12个地区和70个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保障街道(乡镇)所需数据有序共享。目前已发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3457个,归集数据100亿条,月均提供查询服务385万余次,居全省领先。
基层服务基础有新发展。围绕“一老一幼”设施优化,改造党群服务中心517个,设有老年食堂的社区由107个增至147个,设有日间照料的由223个增至325个,设有儿童托管的由249个增至312个。在全省率先落实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指导社区(村)党组织管好、用好经费,目前已有322个村建立服务项目511个。新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服务空间17个,实现街道(乡镇)、社区(村)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网络服务覆盖率100%。建立便民服务站1389个、“裕农通”便民服务点876个,实现服务群众更便捷。
保障机制运行更加完善。市县两级投入经费25亿元,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加大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人员薪酬保障力度,将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障范围由社区扩大至村。畅通基层干部上升渠道,对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按规定程序解决事业身份;对特别优秀的网格员,在报考事业单位时放宽学历年龄限制,引导更多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明确街道(乡镇)对辖区的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强化对派驻机构、主要领导考核任免的建议权,让基层“说话更管用”“吹哨更好使”。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下一步,大连市将以“五个强化”为重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