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县公安局主动作为打通警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背包警务”背出警民鱼水情


  本报讯(记者马震坤) 一个小小的警务背包,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公安业务装在里面。近日,记者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公安局获悉,该局创新“背包警务”模式,彻底打通警务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康县境内山高谷深、群山环抱,辖区内的居民大多住在山里,且较为分散,平时出门办事极为不便,偏远地区警务资源也难以触及。

  2021年4月,康县公安局豆坝派出所立足店子警务区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内大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特点,针对群众办事远、办事难的实际,将装有防电信诈骗、缉枪治爆等宣传资料和户籍业务办事指南(网上公安预约)、警民联系卡、居民信息采集表、已制作好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封皮、照片拍摄白底布等物品、资料装在警务背包内,深入警务区开展工作。根据群众需要,随时随地为群众帮“小忙”、办“小事”、解“小忧”,让最基层、最偏僻、最需要服务的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事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因民警走村入户不离肩上的背包,群众便亲切地称之为“背包警务”。

  2021年6月,豆坝派出所的“背包警务”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县18个派出所进行全面推广,一次性为全县67名社区民警统一购置了警务背包,并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上门办证、法律宣讲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充完善了“背包警务”内容,进一步拉近了警民距离、密切了警民关系。

  在随后的工作中,当地民警始终坚持走村入户“1+N”的工作模式,即民警背上“警务背包”下一次村社,就必须带一个工作目标或任务,切实为群众办N件实事。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背包警务”不仅有助于掌握社情民意,巩固治安基础,更重要的是延伸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触角,使许多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许多困难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许多证件在第一时间得到办理,许多困惑在第一时间得到疏导,实现了让民警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远、办事难问题。自“背包警务”推行以来,已为群众送证上门2864件,发放宣传资料62450余份,免费送户口簿封皮1949个,办理群众业务4435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