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代表展风采 履职建功新时代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恰逢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尽责,围绕国计民生,积极建言献策。她们在建功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以担当作为积极贡献着女性力量,多方面展现出女性独特的风采,发挥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半边天”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官启军:当好“双重角色”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本社记者 庄德通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三名礼仪兵迈着整齐步伐,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入会场,全体人大代表向宪法宣誓……”这是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师官启军至今仍印象深刻的经历。

  “成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既是我的荣幸,同时也让我深感使命在肩。”作为中学教师和全国人大代表,官启军始终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交了多份建议,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复。

  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也让官启军充满干劲儿,更感到责任的重大:通过不断学习调研提升自己建言献策水平,完成高质量的建议,更多体现广大群众心声……她已经给自己布置好了新的“作业”。


  深入走访调研,形成高质量建议

  2020年5月,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2021年6月,强制报告制度被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吸收,上升为法律规定。

  “强制报告制度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偏远地区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障。不过我通过调研发现,在部分基层,该制度存在相关责任人责任意识不强,乃至完全不了解的情况。”官启军说。

  为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结束后,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官启军多次到检察部门、学校等相关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她虚心请教相关法律人士,形成了一份《关于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建议》。这份饱含着官启军心血的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这份建议进行了详尽的书面和电话答复。

  事实上,“深入走访调研”是官启军每一份建议的“底色”。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她带来了一份《关于依托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建议》。

  “作为高中老师,学生戴眼镜似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当我到多所小学走访时发现,很多小学生也戴上了厚厚的镜片。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不容忽视。”官启军表示。

  为此,她多次与学生、学生家长、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医生等进行沟通了解,最终形成了前述建议。

  在这份建议中,她不仅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制度、确保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等,还细致观察到照明设备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建议提高学校光照度建设标准,使用有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当好“双重角色” 工作履职两不误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认真准备建议,并且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所有专题培训,实现了履职尽责;作为高中老师,我高质量完成了教学任务,所带的两个班级语文成绩在鞍山市统考中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官启军看来,相比于各类奖项,这是她最大的成功和骄傲。

  2020年初,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学生无法正常上课。为此,官启军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的相关部署,率先开始探索网上教学。此外,她还为学生建立特殊时期的学习微信群,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今年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官启军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在安排好学校相关工作后,官启军不断修改着自己的建议。

  她介绍,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显性话题,不少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为此,她多次与心理咨询专家沟通,在学生与家长群体中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全面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议》,呼吁家长、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一体化机制,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等各个阶段,及早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

  除此之外,关注到堵车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问题,官启军今年还提交了一份《关于转变汽车消费理念,大力发展国产新能源小型车的建议》。

  “我是辽宁省人民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要能够真正反映辽沈大地人民的心声。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我不仅要继续关注教育领域相关话题,还希望能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积极建言献策。”对于未来的履职计划,官启军这样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吴微微:深耕法医技术 维护公平正义

  □本社记者 汤瑜


  今年52岁的吴微微,是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任,也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从警28年的时间里,她一直从事法医DNA鉴定工作,从一名青涩的警营新人,最终成长为资深法医专家。她曾参与办理过6500多起重大疑难案件的DNA鉴定,处理过各类生物检材3万余份。

  吴微微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谈及今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吴微微表示,在感到光荣与自豪的同时,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为此,她给自己制定了履职“三步走”方案:政策学习、走访调研、打磨建议。吴微微坦言:“如何提建议、提什么建议就像做实验,需要客观、严谨、细致。”


  迎难而上 为积案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20世纪90年代初,法医DNA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如何将DNA技术运用在工作中,成为吴微微和同事们共同面对的挑战。

  面对20多台进口设备,吴微微和同事们迎难而上。他们一边看英文说明书,一边学习试用……很快,一个全新的高精尖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实验室开始运行后,吴微微和同事们也没少遇到困难。最先遇到的难题是浙江气候温热潮湿,不利于生物检材的保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吴微微潜心研究,最终建立起适合浙江省气候特点的多类生物检材DNA检验方法,填补省内该领域空白。

  爱钻研的吴微微,在28年的职业生涯里,创新探索出多种专业技法运用于案件侦破,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

  在一起案件中,因为时间久远,几经实验室检测,都未能检出DNA。吴微微受命之后带领团队刻苦攻坚,自创方法成功检测出DNA信息,为案件的破获提供了重要线索。

  吴微微还将在该案中创建的超敏DNA检验方法及时固化总结,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为浙江省后续开展的命案积案攻坚行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吴微微和团队成功检出多起重大命案积案中陈旧物证DNA数据,在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由于DNA鉴定技术过硬,吴微微多次受公安部指派赴全国各地参加重大疑难命案会诊,帮助解决专业难题。某省在侦查一起多年未破的故意杀人案件中,现场提取到了DNA,物证几经检验,均未出结果。吴微微接受任务后认真研究物证,最终成功检出,为案件的破获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也为案件诉讼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微量物证中寻找真相

  在吴微微看来,自己的工作虽然没有千里追凶的激烈,但能通过DNA技术这把“利剑”,从微量物证中寻找能够证明犯罪的蛛丝马迹,让冰冷的物证“开口说话”,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也是在维护公平正义、守护百姓平安。

  吴微微谨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业余时间里,她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围绕公安实际检案需要,开展多类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研究。她带领团队先后完成8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近年来,她开展的一系列遗传学调查,研究成果被公安部行业规范引用,为相关的DNA鉴定提供全面科学的基础数据,确保法庭证据的严谨性。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吴微微马不停蹄,白天走访经侦、刑侦、网安、禁毒、基层派出所等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民警,连夜整理各方意见、政策资料,反复推敲,认真打磨着将要向大会提交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鲁丽华:把乡亲声音带到北京

  □本社记者 王蓉


  3月3日12时28分,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在滇全国人大代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着一身彝族服饰,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全国人大代表、彝族姑娘鲁丽华,带着她对乡亲的承诺来到北京。

  鲁丽华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碧溪乡凤仙村人,也是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打歌”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鲁丽华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倾听乡亲们的声音,记录下社情民意。

  “我会把乡亲们的声音带到北京,用山歌唱给祖国、唱给党听。”如今,怀揣着对乡亲的承诺,鲁丽华带着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加大民族文化发展支持等建议来到2023年全国两会。

  “我提交建议的初衷,是希望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帮助下,家乡迎来更大的发展和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更上一层楼。”鲁丽华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她的家乡这几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涧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有4个贫困乡镇、6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463户56705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南涧县攻坚克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前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的行列,和全国各族同胞一起迎来小康。现如今南涧县依托无量山“绿水青山”的独特优势,建立起了高原生态产业,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云南无量山樱花谷,被称作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每年12月份绚烂的樱花便会在无量山茶园中盛开,如云似霞的樱花与碧绿如染的茶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此次来京,鲁丽华带来了一张无量山樱花谷的照片。“我是一名来自无量山的少数民族同胞,希望大家通过照片能看到我美丽的家乡。”鲁丽华说。

  除了家乡的美景照片、多条事关家乡发展的建议,鲁丽华还特地带着她的“宝贝”服饰来到北京。“这边放的是我的生活用品,另一边放的是我这次带到北京的民族服装。”鲁丽华打开她的行李箱,几套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彝族服饰跃然眼前。

  作为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彝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鲁丽华看来,彝绣是彝族人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她今年带着彝族服饰来参会,正是希望把彝族文化带到北京,让更多人看到彝族的服饰与艺术,让少数民族文化在新时代里绽放光彩。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能够呼吁更多的力量来共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鲁丽华坦言,“信心和底气更足了”。未来,她也将从自身做起,积极履职尽责,不遗余力地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声,持续开展好“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我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加入非遗项目‘南涧跳菜’的传承队伍中,也让家乡人通过‘南涧跳菜’实现增收致富。”鲁丽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