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敦颐《爱莲说》的思考
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周敦颐(1017-1073年),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他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十二三岁时就能诵背“四书”,并写得一手好文章。他20岁时出任将作监主簿,开始了官场生活,先后担任过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县(今湖南郴州)县令、知南昌、合州签判、虔州通判、广南东路判官等职。每到一方任职,皆一心想着百姓,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周敦颐所作《爱莲说》流传至今,令人敬仰,成为近千年来阐释廉洁文化的经典作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名言道出了廉洁的真谛。关于“廉洁”一词,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爱莲说》中的“莲”乃花中君子,“廉”为人之正品,莲花之“莲”与廉洁之“廉”既有谐音,又有同义,做人做事要内敛而不事张扬,讲奉献而不求索取,在浊世中不随波逐流,默默地延续自己的根本,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在纷纷扰扰中坚定自己的方向,才能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利益所惑,真正做到勤政爱民、廉洁自律。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进行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襟。品如莲花,心存高远,保持自身高洁气质和清雅人格托付其间,我们要始终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坚守如同莲花品性,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风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廉洁思想对当今人民法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保持司法廉洁是非常之重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人民法院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健全法官培养和遴选机制,加强员额法官履职培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强化基层法院队伍建设。一刻不放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勇于自我革命,坚持抓常抓长、抓早抓小,对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露头就打。深入推进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支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院铁军。法官要深入学习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廉洁思想,汲取历史营养,自觉提高自己的廉洁修养,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和个人内心的私欲,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永葆共产党人的廉洁本色,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洁身自爱、廉洁自律、公正廉明的好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