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安机关守护长江生态环境工作纪实

防控治理并举 多方联动守护长江

——江苏公安机关守护长江生态环境工作纪实


  本报讯(□钟波 实习生刘洋 通讯员苏宫轩) 近日,游客看见十几头江豚在南京江面戏水,发到网络后引发轰动。这正是江苏在守护长江生态环境中取得的成效。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此后,江苏公安机关以保护长江生态、守护长江安澜为己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长江禁捕战役,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公安贡献。

  据了解,2022年,江苏公安机关在公安部“长江禁渔”行动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一,全年接报涉渔、涉砂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0.1%、39.6%。


  零盲区 防控体系覆盖全部水域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不断织密立体化、信息化水域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增强水域防控能力水平。“我们将派出所主防延伸到水域、江面,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真正实现了所有水域治安管控全覆盖。”江苏省公安厅水警总队负责人说。

  江苏公安机关梳理确定了900个派出所为涉水派出所,同时建立水上治安检查站、联勤联动点、警务室103个,将水域治安管理列入民警工作清单,全力打造水域平安建设“桥头堡”。

  同时,江苏各地公安机关在重点水域补盲升级前端智能感知设施6049路,汇聚水域周边道路视频监控7135路,水域蛟龙实战应用平台全面投入使用,水域治安防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零容忍 霹雳手段打击涉水犯罪

  2022年5月底,经过7个月的调查取证、循线深挖,在江苏省公安厅的指挥调度下,南通市公安局会同泰州市公安局,对一起非法采砂案进行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彻底捣毁一个集“采、运、销、驳”于一体的犯罪团伙。

  这次集中抓捕行动是江苏省公安厅推动构建水域违法犯罪打击惩治体系以来,推行省、市、县公安机关多层级合成作战、全环节溯源打击模式,实施非现场集中抓捕的又一成功案例。

  据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江苏公安机关逐步推动涉水犯罪打击向“由江到岸”“由采到销”“由捕到卖”延伸,同时紧盯涉渔犯罪“捕、供、销”和涉砂犯罪“改、采、驳、运、销”等全环节,全面深挖彻查涉案人员、作案渔具网具、非法改装船舶,做到打团伙、断链条、摧网络。

  围绕美丽江苏建设,江苏公安机关持续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去年重拳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长江流域废水偷排直排等突出违法犯罪,共侦办污染环境案件281起。同时组织开展“清风2022”“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共侦办破坏野生动植物犯罪案件295起。


  零距离 兄弟省市携手联勤联建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工作机制,不断深化生态绿色示范区警务合作,与兄弟省市联手重拳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共建美丽长三角。

  记者了解到,2020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与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浙江省嘉善县公安局共同组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安党建联盟,随后建立了长三角区域首个跨省生态联勤警务站——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携手联建共同守护长江“母亲河”。

  苏沪、苏浙、苏皖等警务协作圈合作越来越紧密,常态化开展联建联勤联动,去年,江苏公安机关与兄弟省市开展联合整治行动260多次,发现并整改涉水风险隐患1200余处,侦破非法捕捞刑事案件170余起,摧毁犯罪团伙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