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中院一站式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市场化解纷的“杭州模式”


  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果。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场化解纷试点工作入选“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为聚焦破解诉源治理难题,激发调解主体活力,推动更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解纷途径,杭州中院会同市司法局、律协率先在全国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并逐步开展以律师调解为主的市场化解纷探索。

  2021年7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杭州中院成为开展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工作单位,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逐步形成了市场化解纷的“杭州模式”,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蹚出了一条新路。

  据统计,2022年,杭州中院市场化解纷组织共收案57849件,调解成功20920件,调解成功率为36.16%。


  多方发力 协同推进

  据杭州中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试点中,杭州中院采取多方发力、协同推进的措施,联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房屋买卖、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等合同示范文本中引入第三方调解前置条款,明确将双方合意委托第三方调解组织先行调解作为解决争议的方法之一。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将行业性、类型化矛盾纠纷交于市场化解纷组织调解,推动类型化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如杭州市律师协会分别与浙江证券业协会、杭州市建筑业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物业管理协会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引导类型化商事纠纷选择律师调解。

  在诉讼服务中心、矛调中心,杭州中院强化“导调”工作指导,完善引调衔接机制,坚持民、商分离的分流路径,引导商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通过“公益调解+市场化解纷”途径解决。

  与此同时,杭州中院与市司法局、贸促会、律协等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试点工作的落实推进和研判,共同探索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工作的发展路径。


  制度先行 规范流程

  据悉,在试点中,杭州中院制度先行,规范流程,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委托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细则》《关于在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试点工作意见》《特邀调解名册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开展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工作方案》等规范文件,指导开展以律师调解为主的市场化解纷工作。联合杭州市司法局等部门先后制定下发《杭州市律师调解市场化工作推进方案》《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特邀调解组织参与诉源治理的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商事调解联盟管理制度》等规定,指导专职律师调解、民办非企业调解组织特邀调解等工作开展。

  同时,杭州中院联合有关部门对律师调解员(工作室)如何积分评定、调解员回避等出台制度,并结合数字化改革,上线浙江ODR平台“一码解纠纷”系统,开启法院引导类案线上律师调解新格局。

  “按照传统,调解不能收费,而律师群体要依靠收入养家糊口、发展事业。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市场化解纷就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杭州律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律协出台了案件调解的收费标准,明确调解不成功不收费,调解成功的财产案件按诉讼费50%收费,引导当事人付费获取律师调解服务,以加快推进律师调解市场化进程。


  推动专职律师调解工作“应覆盖尽覆盖”

  杭州“五洋债”案曾轰动一时,引发大规模集体诉讼,该案标的额高达13.6亿元,涉及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多达780个(人),市场化调解在此案中大显身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团队通过联络个人投资者、开通调解电话、现场集中办公等方式,帮助当事人厘清法律关系,消解了当事人存在的极端情绪,促成其中的部分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以调解结案。参与调解的律师也获得了相应报酬。

  据介绍,杭州全市法院自2021年11月试点专职律师调解工作以来,以“应覆盖尽覆盖”为原则,采取纯公益、纯市场化、公益+市场化三种模式,在不同的基层法院或派出法庭开展市场化解纷试点,目前已在全市两级法院、基层社会治理中心部署开展专职律师调解工作。专职律师调解员人才库由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招聘并组建,向调解力量不足或有专业调解需求的部分法院(法庭)派驻。截至2022年10月底,已累计向12家法院(法庭)派驻专职律师调解员18名。2022年,专职律师市场化调解共计收案8303件,调解成功3046件,成功率为36.69%。

  段美玲是第一批上岗的专职律师调解员,也是第一批获得调解红利的“吃蟹人”。她告诉记者,“调解收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我们真诚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当事人看到我们的付出、努力和成效,调解成功后一般都会欣然付费。目前的专职调解收入可以让我安心从事调解工作,即使不做代理业务,也可以‘养家糊口’。”

  此外,杭州中院还组织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特邀调解组织参与诉源治理工作,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到目前已有11家民办非企业调解中心申请成为杭州中院特邀调解组织。这些组织分别与各基层法院对接,入驻“浙江解纷码”、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等线上多元解纷平台,重点在商事纠纷、涉外纠纷等领域开展诉前调解,其中有七家自发成立了杭州商事调解联盟,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杭州各级法院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快速执行”,加大对进入执行程序的司法确认案件的执行力度,发挥司法确认对市场化解纷的保障,并探索开展经公证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工作,保障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数字赋能提升调解工作效率与质量

  如今在杭州,调解律师只要点开手机里的小程序,约上双方当事人,就能轻松实现在指尖上调解纠纷。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郭芳有一个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以便随时线上调解案件。有一次她接到浙江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送的短信,立即登录系统查阅案情,从联系当事人、反复沟通、起草协议到达成合意,全部线上进行,不到5个小时,就成功调解一起拖欠近5年的借款纠纷。

  记者了解到,杭州中院借助数字赋能开展在线调解成效显著,依托“一码解纠纷”和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大力推进市场化解纷模式,并完善平台分案规则、规范平台收费、扩大调解力量。通过大数据智能推送,让纠纷由最合适的调解员进行调解,从而大大提升了调解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