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发言摘编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发言摘编


  2月20日,中国法学会年度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法学研究,积极服务法治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会议发言内容摘编刊发。

  ——编 者


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法治服务

四川省法学会会长 邓 勇


  2022年,四川省法学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法治建设要求,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研究、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法治服务。

  一是聚焦中心大局,不断推动法治保障拓展深化。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召开弘扬三苏法治文化研讨会、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法治研讨会;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创新”主题,举办第八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持续深化“双百”“基层行”法治宣讲进三区、进三州、进企业、进高校活动;成功申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法治论坛,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法治研究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研究会;成功推进建设全国省级改革案例天府中央法务区。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提前一年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二是紧扣主责主业,不断推进法治研究守正创新。积极搭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平台,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研究”重大委托课题研究,开展“法治四川”省部级专项课题、法治实践创新课题研究;指导直属研究会打造“破产法治天府论坛”等品牌化研究平台。通过中国司法制度法治蓝皮书、中国地方法治蓝皮书等载体推广多个法治实践创新专项课题,积极推进法学研究成果转化。

  三是围绕作用发挥,不断推进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创新打造“实战化”“实体化”建设升级版,着力在“组织机构实体化、工作运行实战化、成果转化实效化、融入中心实质化、助力政法现代化”的“五化”建设上不断发力。把中国法学会机关报刊作为全省法学会系统学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平台、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载体、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重要阵地、展示自身工作的重要窗口、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指南”,将学用工作纳入全省法学会规范化建设,纳入工作要求,纳入年度考核。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推进四川省法学会现代化建设,积极组织引领全省法学法律界筑牢政治忠诚,提升研究水平,深化法治实践,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法学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袁古洁


  2022年,广东省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加强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拓展对外交流、培养法治人才、强化自身建设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政治建设,把牢前进方向。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通过党组领学、支部组学、专家辅导、畅谈体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闭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对各类学术活动以及法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术期刊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确保法学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突出法学研究,服务工作大局。搭建研究平台、深化法学研究,成立“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省法学会研究基地”,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其中,《法治社会》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拓展期刊目录。加强涉外法治交流,承办“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第九期研修班”等系列研讨会,成功申办“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扩大港澳法治交流,联合省内部分高校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三、优化法律服务,推进法治实践。增强法律服务的普惠性、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发挥广东中立法律服务社、民法典宣讲乡村行等平台优势,全省法学会1318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办理案件3207件;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5.7万场次,受众达1200万人次;组织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报告会195场,受众约2.6万人;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四、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履职水平。坚持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和规范管理同步推进,全省三分之二以上地市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全省21个地市、122个县(市、区)法学会以及省法学会39个学科研究会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印发《广东省法学会会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扩大吸收省律师协会等单位为省法学会团体会员,法学会队伍进一步壮大,全省法学会机关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引领力、服务大局能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法学服务保障。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服务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 王明山


  2022年,新疆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深化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实践,法学会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政治建设,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统领思想和行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惠及260余万干部群众。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旗帜鲜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二、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抓好学刊用刊,推动理论研究再上新台阶。坚持把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主要职责,精心打造7个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平台,组织开展一批重点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被《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刊载。大力推动学刊用刊工作,引导广大会员切实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围绕依法治疆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服务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设。大力推动“双百”活动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精心打造“法治讲堂·逢九开讲”法治宣传品牌,创新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明显提升。积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遴选2627名法学专家组建区地县三级专家团队,争取300万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各地积极参与决策论证、风险评估、矛盾化解等法治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阐释,持续加大“两刊一报”学刊用刊力度,精心筹办“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积极推进法学会规范化建设,为全面依法治疆、建设美好新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政治统领 汇聚法学智慧为推动法治安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安徽省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 张韵声


  2022年,安徽省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记使命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实现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一、强理论、铸忠魂,坚决站稳政治立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征文活动,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杂志上开设学习专栏。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阐释,省委书记郑栅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发表署名文章。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课题组工作平台,遴选33名专家为成员。

  二、建智库、出成果,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开展新一批省法学法律专家库遴选工作。先后主办承办第二十六届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第十九届“长三角法学论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法学盛会。稳步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制定安徽省实施意见,开展专题调研,推广合肥、蚌埠等市经验做法。全年组织实施课题18项,其中,“关于加快制定《安徽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建议”等成果得到肯定。

  三、拓阵地、润人心,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开展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试点建设方案,指导市县法学会开通微信公众号。用好《民主与法制》周刊、时报等宣传平台,充分展示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取得的新成效。深入开展“双百”“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法治宣传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四、严管理、提素质,内练真功外树形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安徽省若干举措。加强各级法学会组织建设,配强配齐省法学会党组成员,推动16个市级法学会机构编制问题全部解决,县级法学会实现全覆盖。省法学会工作连续两年在中国法学会年度考核中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省法学会基础性和规范化建设,以坚强的法学会组织建设促进法学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推进广西法学会事业创新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会长 崔智友


  一、强化政治引领,在捍卫“两个确立”上铸牢忠诚。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制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意见,在《广西法治日报》开设专栏。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课题组工作平台,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二、坚持守正创新,在服务法治实践中创先争优。我们创新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构建覆盖全区的法律服务品牌。目前,已在全区14个市、111个县全面推行,共聘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89人,专家团队1500人,开展“百日百案”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活动,化解信访“骨头案”400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作为广西改革集成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基层治理现代化5条改革清单之一,得到推广。我们大力推进法学融媒体建设,打造“网、端、微”一体化新型法治宣传品牌。推动《民主与法制》报刊网在广西学用工作,自筹资金,建成集政法和法学宣传服务为一体的广西政法融媒体中心。运维的微信公众号“南天一剑”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政法新媒体”。

  三、聚焦主责主业,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一是法学研究取得新成果。组织撰写的两项课题研究成果,得到肯定;提出的关于矿产资源法修改的立法意见,得到肯定。二是法治交流有了新拓展。组织40名法学专家开展涉东盟法治研究和阐释,为广西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法学专家王威入选中国国际经贸仲裁委和中国海事仲裁委的仲裁员。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的作风推进广西法学会事业创新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


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贡献理论力量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宪法学研究会会长 郑淑娜


  去年12月,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署名文章。宪法学研究会第一时间组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章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论述凝聚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完善宪法、运用宪法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作出了原创性重大贡献。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统领宪法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宪法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是我们从事宪法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指引和遵循。中国的宪法学是在中国土地上成长的学科,宪法学研究要结合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提炼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推动构建中国宪法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巩固中国宪法理论在我国法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二、积极融入宪法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加强理论成果向宣传教育成果的转化,形成更加广泛、更有深度、更为普遍的宪法宣传教育形式和载体。根据宪法新发展新要求,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宪法教材。通过宪法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使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三、努力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不断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世界宪法制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宪法理论工作者要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大力宣传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理论,充分彰显中国宪法制度的显著优势。

  宪法理论工作者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加倍努力,潜心研究,积极实践,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