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法学会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奋力谱写贵州法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贵州省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领域,创新推动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法治贵州、平安贵州建设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法学研究成果服务法治实践
2022年以来,贵州省法学会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课题,全面系统学习、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推动与贵州省社科联联合发布6项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课题,得到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实务部门的转化。同时,抓好平台建设实施,通过贵州省“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课题组平台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贵州省法学会依托各法学研究会、法学法律人才库、学术委员会等资源优势,在已有生态文明法学研究会等17个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乡村治理、大数据、文化与旅游融合等6个法学研究。同时,贵阳市法学会成立法学教育研究会和诉源治理研究会,毕节市法学会成立法治研究会,黔西南州法学会成立民族区域法治研究会,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完善成果推广应用机制,依托《贵州法学》《要报》等,建立课题成果发布制度,开辟成果发布专栏,及时跟进与分享优秀成果,多形式推进法学研究成果推广和转化,充分调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法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理论创新、咨政建言等智囊团参谋库作用。
2022年,贵州全省完成《应高度重视“联户”微治理蕴含的巨大社会动员能力》《贵州省探索“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等调研报告,立项课题20余个,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获得各项法治论坛论文奖40多篇。
把牢意识形态 创新法治宣传实效
2022年以来,贵州省法学会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法学会研究会年会活动指引》等,加强对法学会系统举办的论坛、研讨会等政审把关,坚决防止出现不良言论,杜绝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的情况;出台《省法学会网络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工作制度》,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等各类宣传舆论阵地的管理,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压实意识形态责任。
贵州省法学会与省司法厅、团省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全省青少年学习民法典知识竞赛,省市县三级法学会通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万人大培训”等活动,组织专家到机关、企业、社区宣讲民法典1000余场次,直接受益不少于4.3万群众。围绕乡村振兴及“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省法学会组织普法志愿者,到毕节市、六盘水市等地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解答村民法律疑问,协助建设法治文化园、法治文化村寨等法治文化基地,把法治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全省各级法学会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共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讲座进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协同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等,累计场次1100余场,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同时,贵州省法学会积极搭乘融媒体快车,选择一批政治意识较强、法律素养较高的法学法律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宪法、民法典等,以图文、案例解说等形式,制作“专家讲法”“会员讲法”微视频,打出“报、网、微、端、屏”普法宣传组合拳,通过智能手机、互联网终端等,多方位多层面多渠道多频次把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延伸到各群体、各行业。充分利用当地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群众自编、自演许多普法新节目,用戏曲、歌舞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说唱法治故事,群众受益颇深。
法律服务实战化取得新成果
2022年以来,贵州省法学会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在县、镇、村三级成立法学会工作站、法律服务诊室和服务站5800余个,在综治中心外设立法学会工作服务站400余个,搭建法学会会员主动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实践的系列新平台。2022年,全省入驻综治中心的法学会工作站(室)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调解共计22020余件,开展法律咨询解答15000余次。
贵州市县两级法学会积极探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累计推出410余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风险防范、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以及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以网格、联户为单位建立工作群,法学会会员进网格达5000余人次,妥善处置处理涉民工欠薪、征地拆迁、权属争议等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切实搭建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2023年,贵州省法学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更高水平的法治贵州、平安贵州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贡献最大力量,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