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陕西省“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张亚鹏

“对于案子再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记陕西省“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张亚鹏


  “足涉百川阡陌,心解八方纷难。”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审判员张亚鹏审结500余件刑事案件,无一件发回、改判,死刑案件核准率达到100%。近期,扎根法院系统23年的他,荣获陕西省“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称号。

  “对于案子再怎么认真都不为过。”深耕司法审判事业数年的张亚鹏坦言,法官绝不能一判了之。在依法判罚不法分子的同时,也要主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咸阳地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公开资料显示,境内文物景点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7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

  张亚鹏所在的咸阳中院,时常会接到盗掘古墓葬案。2019年,张亚鹏承办了一起黎某某、贠某某、杨某等60余人盗掘古墓葬的案件。“要将每个人的地位作用弄清,团队由谁组建?负责勘探、吊土、销赃的分别是哪些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量刑。”张亚鹏告诉记者,这不是一件容易审判的案子。

  据悉,黎某某等人对汉唐古墓进行非法盗掘,涉及咸阳、西安、渭南等多地,作为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05系列盗掘古墓葬案”,在当地有重大影响。为了在惩治犯罪的同时以案说法,让庭审发挥更大的法治宣传作用,张亚鹏将庭审现场搬到案发地之一的乾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巡回开庭,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现场旁听。连续5天的开庭,经常一开就是一整天。“有时休庭时早已饥肠辘辘、腰酸背痛。”张亚鹏回忆道。

  “乾县是重点文物保护县,墓葬特别多。盗窃国家一级文物要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但是周边居民没有这个意识,到案发地公开审理能够有效发挥刑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生于乾县、长于乾县的张亚鹏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颇为了解。

  200多个日日夜夜,张亚鹏带领审判团队早出晚归查验现场,对案件证据不完整的,要求重新补充侦查,为案件后续开庭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了4万余字的判决书,主犯黎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20余名从犯被判处三到十五年有期徒刑。

  “加班基本是常态,好在家属也是公职人员,习惯了这种节奏。”45岁的张亚鹏有两个孩子,妻子和他都要上班,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到父母身上。他感慨,“若是没有父母帮忙,那压力就更大了。”

  办案之外,普法也是一项重点工作。“我看新闻,1月11日下午,广州发生一起小车碰撞行人的交通事故,司机才22岁,造成5死13伤。这背后就可以预见几个家庭的痛苦。”张亚鹏痛心地说道,人生有些错误犯一次就再无以后,一定要心存敬畏。刑法惩治犯罪之外,还要发挥教育示范警示作用,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的作用。


  倾听心声,调解有道

  法官不光要看案卷写判决书,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作为刑事法官,就少不了和公安、检察、司法机关人员沟通,和被告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沟通,有时还要和机关企业人员沟通。沟通能力的好坏,许多时候直接影响案件走向。

  对此,在刑事审判庭深耕多年的张亚鹏打开了话匣子:“有的案件还是主张调解,因为被告人即使被判了十年八年,被害人及其家属还是心气不顺,心气不顺就容易存在安全隐患。调解不一定要原谅对方,起码要解开心结。”

  2022年,张亚鹏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害人和被告人从小一起长大,被害人的母亲来到法院,只说“一毛钱都不要”。一开始,张亚鹏考虑到两个当事人矛盾比较深,出现这种事,“背靠背”调解可能有效。但没想到调解工作越做越僵,“他(被害人)母亲情绪很激动,不时讲到自己对被告人有多好,给他煮了多少年的饭。”

  回去思考后,张亚鹏想到原来两家关系特别好,可以尝试让被告人的妻子到法院来参与调解。果然,老太太和她一见面就哭得一塌糊涂,被告人的妻子当面赔礼认错。双方情绪缓和后,老太太也表示这个事情与被告人的妻子没关系,都有难处。结果该案半小时就调解成功,被害人家属也打开了心结。

  “打官司不是铁血复仇,是要让活着的人继续生活。”除选用合适的调解路径之外,张亚鹏在接待群众时还十分注重倾听,“调解不能急,要让老百姓把心里话说出来。”

  2000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的张亚鹏,其实在小时候就跟法院结了缘。他的父亲张尚荣曾是一名民事法官,在乾县人民法院工作了近40年,还获得过一等功,是陕西省劳模、全国优秀法官。1978年出生的张亚鹏成长在法院,随父亲见识了一些打官司、做调解的场面。

  目前咸阳中院探索推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互融,基层党建链、群众兴趣链、跨越发展链、社会文明链、创新服务链“五链”互动的“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一种药治不好,就多加几种药。”张亚鹏表示。


  时刻学习,以法为帆

  走进张亚鹏的办公室,只见右手边放置一张行军床,靠窗的位置放了两张办公桌,桌子左侧堆放了七八册案卷,右侧是一摞与法律相关的书籍。记者采访时,他随时能够找出谈到的案例卷宗,翻看之间流露出惋惜之意。

  同他在咸阳中院共事十余年的法官幕宝荣这样评价:“思维活跃,注重学习,有时候一起合议案子,常有神来之笔。比如说关于罪名方面的司法解释,也就是罪名认定,有些案情存在争议,但他总能说得很独特很到位。”

  张亚鹏曾办理一起集资诈骗案,西安某集团公司采取上门发展业务等方式吸收社会零散资金,造成旬邑县境内涉400多名群众共计2700余万元资金无法追回。为确保群众利益,他多次前往河南、云南等地调查,并积极做被告人思想工作。

  “集资案有挑战,第一时间要安抚群众。”张亚鹏介绍道,该类案件最难的就是资金追缴,能够全部追回被骗资金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经过认真查阅案件卷宗、多次约谈被告人家属,他和同事终于发现该集团公司原法人代表詹某用集资款投资了其他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成功追回了全部集资款,创造了全国法院二审期间100%追回集资款且兑付的首例案件,也为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财产追缴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亚鹏的努力收获了一连串的荣誉:2018年获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市卷烟打假先进个人;2019年被陕西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评为全国挂牌“扫黄打非”案件有功个人,被咸阳市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陕西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荣立二等功,连续两年被评为咸阳市打假打私先进个人;2021年被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之星”;2022年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三秦最美法院人”、咸阳市先进工作者……

  荣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坚持,是对审判事业的信仰与热爱。在张亚鹏看来,法院工作理论性必须强,每一个新的规定、新的司法解释,要随时学、熟练用。

  “看,我桌子上放的这摞书就是学习资料,基本上一个月换一次。”张亚鹏自信地表示,钻研多了以后,现在拿到一个案件马上就能形成审判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