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庄严承诺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创新司法便民举措


  本报讯(□张毓顺)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命名“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的决定》,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入选全国100家“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这也是青海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基层法院。

  城北区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本土地域特色为依托,注重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审判执行质效和诉讼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司法便民举措,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高效审执提质,为民用心用力

  城北区法院依法严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对已结案件和已结交办线索继续开展“回头看”,深入推进“打财断血”,涉恶案件执行到位2016.19万元,并开展“扫街入院”活动,加大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力度。

  该院探索“司法护蕾”联动机制,将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延伸至回访帮教上,通过审前调查、判后回访、感化教育等,帮助未成年犯重新回归社会。2022年7月,发出首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切实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提升涉企案件多元解纷及诉讼服务工作水平,城北区法院围绕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通过“放水养鱼”等柔性执行方式,充分考虑和保护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权,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经验、新做法。


  拓展联调体系,实现精准对接

  城北区法院积极构建以党政主导、法院主推、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群众主体的“一体五主”工作架构,实现“六个精准对接”:精准对接人民调解,城北区成立75个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全区人民调解全覆盖,化解矛盾纠纷1564件,其中驻院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615件;精准对接行业调解,在道路交通、人身伤害、劳动争议等纠纷多发易发领域发挥先期调解作用,协同交警队化解纠纷;精准对接律师调解,与区司法局联合,在启晨律师事务所成立“红梅调解室”;精准对接商事调解,与青海省福建商会共同出台委托、委派调解工作实施细则,加快涉福建籍当事人民商事纠纷快速高效化解;精准对接专业调解,成立工程机械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成立全市首家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精准对接人民调解平台,深入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通过广泛对接基层解纷力量,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建“枫桥式”法庭,践行司法为民

  城北区法院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创新推出“8小时以外”名片式便民诉讼服务,针对辖区内西宁特殊钢厂等大型企业职工三班倒请假不方便、集散中心商户生意忙碌走不开等情况,设立了“午间法庭”“假日法庭”。同时,针对部分老弱病残孕或因其他情况无法到庭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推出“上门立案”“上门调解”。此外,为避免当事人两地往返奔波,城北区法院推出“预约立案”“跨域立案”。

  截至目前,城北区法庭完成午间立案186件,午间调解402件,预约立案1341件,午间开庭71件。


  提升诉讼服务,探索速裁机制

  为提升诉讼服务水平,落实便民利民举措,城北区法院将登记立案、案件收转、立案调解等多元诉讼服务整合于诉讼服务中心和两个人民法庭,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充分实现“一站通办”;全面推行覆盖民事案件、行政诉讼、申请执行等方面的“跨域立案”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加强对“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平台的深度应用,整合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在线庭审等功能于一体,使“指尖诉讼、掌上立案”成为新常态,实现“一端通办”。

  同时,该院探索小额速裁机制,选择资深法官组成小额速裁团队,专门负责办理小额诉讼案件,已办理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案件451件。

  此外,该院联合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设立全省首家刑事速裁法庭。对于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且取保候审的轻微刑事案件进入速裁程序后,将以公安机关十日内侦查、检察机关十日内公诉、法院十日内审结的高效集约模式,大幅缩减办案周期。

  下一步,城北区法院将持续树牢“人民至上”理念,真正将为民办事放在心上,用双手感受民心温度,用双脚丈量司法土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