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重要性及路径探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考察时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10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基层人大而言,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在履职实践中、贯彻在工作各方面,以生动的基层实践充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重要性

  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民群众民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促进基层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人民群众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等,广泛、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可以有效推动基层政府听民声、知民意、聚民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促使广大基层干部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准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能力,让治理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途径

  全过程人民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等过程性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依法规范民主选举过程。依法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基本前提。基层人大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选举包括划分选区、提名候选人、投票、计票和确认选举结果等环节,归结起来就是选举过程和选举结果。因此,要依法规范有序做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确保过程完备、结果圆满。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提升民主协商实效。通过建立常态化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全过程协商议事闭环、搭建多元化的协商平台,使协商机制逐步成熟完备、协商主体日益广泛、协商触角持续延伸。比如,宁波市鄞州区丹顶鹤社区为应对外来人口多、老年人多、弱势人员多的困境,推出基层民主协商的新载体——鹤声议事厅,不断强化“共商共议、共建共筹、共治共管、共享共赏”理念,专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显著成绩。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科学民主决策。要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情怀,让群众真正成为民主决策的参与者、最终评判者。大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小到一件城市雕塑的设计、一个老旧小区的改造,都要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善意与温暖贯穿到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在民主决策环节,不仅重视“多数票决制”,还强调在票决前开展组织摸底、民主协商、意见引导,使决策过程更加审慎科学,决策结果更加理性可行,最大程度弥合各方分歧。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强化基层民主管理。其一,建立代表督事制,着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二,建立代表轮值制。每月安排人大代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主题接待与日常接待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全天候、群众反映问题零距离。其三,建立代表视察制。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人大代表专题视察活动,千方百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四,建立代表评议制。每年组织人民代表听取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述职,开展民主评议,助力干部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民主监督。一是加强建议监督。构建人大代表建议提出和办理“三约请”工作机制:建议提出时约请选民座谈,把好入口关;建议办理时约请选民面谈,把好督办关;建议反馈时约请选民评议,把好评估关。让选民参与人大代表建议提出和督办的全过程,使代表建议从件件有回音向件件有落实转变。二是强化重点监督。要更好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的笼子管住权力,用法治的缰绳驾驭权力。三是加强专项监督。作为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抓手,专项监督包括食品安全生产、“双减”政策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助企纾困监督等。


  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发展的对策

  下好民主选举“先手棋”。针对当前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要严格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五个早”、把好“五个关”,即选举情况要早调研、选举方案要早制定、代表人选要早排摸、工作人员要早到位、业务骨干要早培训,切实把好选举指导关、进度关、登记关、人选关和投票关,确保选举工作平稳顺利、有序圆满。

  画好民主协商同心圆。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在基层实践中,要进一步坚定民主协商的理念,健全民主协商的机制。要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协商的成果运用,有效调动各方参与民主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在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弹好民主决策“协奏曲”。要进一步健全居民议事会制度,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议,及时听取街道重大事项报告,坚持民生实事票决制,推动街道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强居民议事员队伍建设,适时调整充实居民议事员,使居民议事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居民议事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居民议事员考核管理办法,奖优罚劣,激发居民议事员工作热情。

  走好民主管理创新路。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政治建设,督促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优化民主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基层民主管理存在的偏差,让民主管理名副其实。加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强化履职培训,强化实践创新,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推动人大代表增强为民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打好民主监督组合拳。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实现建议收集、处理、督办、回访、评议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推进民主监督事项落地落细。建立民主监督联运机制,强化特定领域专业联动,部门办理横向互动、上下联动,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的效率。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民主监督方式,提高民主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大力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应用场景建设,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基层民主监督规范化精准化。

  (本文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项目编号:Y22YJ-30)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