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用公正裁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案大道理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为推动全社会树立规则意识,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小案大道理——上海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发布会通报了经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程序选出的10个典型案例,均为上海法院2021年以来审理并生效的案件,涵盖刑事、民事和商事等多个审判领域,分别从崇尚诚实守信、维护公序良俗、保护弱势群体、倡导和谐友善等方面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有平等灵活保护外卖骑手劳动权益的“外卖骑手工伤案”,抵制职场违法行为的“职场性骚扰被辞退案”,惩治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贬损女性广告案”,引领青少年向上向善价值观的“演员限薪令案”,呼吁共担风险、共克时艰的“疫情期间减免租金案”和保护家庭弱势群体权益的“妻子被家暴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

  “上海法院公布的10个典型案例,有助于人民群众‘以案学法’,彰显了在民生司法、司法为民中践行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司法实践。为上海法院实施的‘小案大道理’行动点赞。”上海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刘正东在线旁听后表示。

  “上海法院推出的‘小案大道理’,从与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小小’案件出发,深入剖析、定分止争,从专业角度彰显司法的温度和社会价值导向,更向人们传递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引领道德风尚。”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高院特约监督员、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方玥说。

  据悉,近年来,上海法院通过健全裁判文书说理、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案例评审等工作机制,主动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法院各项工作,涌现出一批坚持人民立场、着眼民生大局、传递司法正能量的优秀案例。其中,有50余个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全国消费维权典型司法案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善意文明执行典型案例”“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等。

  同时,上海法院坚持多渠道、多载体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典型案例和事例,特别是2022年,在“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小案大道理”专栏,刊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31个,在较大范围内与人民群众形成司法共鸣。后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社会公众投票,选出本次10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