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检察院服务群众“不打烊”
检察版“接诉即办”助力诉源治理提质赋能
“自2021年3月29日怀柔检察监督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事项130余次,均已办结,热线服务满意率为100%。”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负责人高媛介绍。一年多来,怀柔区检察院主动融入诉源治理机制建设,通过推行检察版“接诉即办”,前移司法服务端口,按照“线上咨询、统一派单、全程留痕、专人回复”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和“即收即转即办即回”的工作流程,打造24小时服务群众不打烊的“线上检察”,在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中带动监督能力、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形成“非诉机制挺前、源头预防为先、能动司法助力”的诉源治理新实践。
维护群众利益的“连心线”
“山头的垃圾堆都清理干净了,现在种上了树,感谢检察官们,清走了垃圾,带来了绿色。”在电话回访时,李某激动地说。不久前,检察监督热线在收到李某的诉求后,“接单”的检察官实地走访,开展调查核实,对环境损害状况进行评估,并通过与具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属地政府磋商协调,发出3份检察建议。最终,相关单位共分拣建筑垃圾1.1万吨、其他垃圾10余吨,并全部处理,同时对相关地区进行土壤回填,恢复绿化2000平方米,实现有效整改。这通热线,让怀柔区检察院在办好群众身边“小事”中发挥专业优势,切实将“有限职责、无限服务”“小事连民生,民生连民心”的理念落在实处。
此外,怀柔区检察院还依法对提供法律监督线索的李某进行了奖励,引导、鼓励社会公众做公益保护领域的“吹哨人”。李某特意送来锦旗致谢,“点赞”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成果,还当场反映了2件法律监督线索。
在办理个案的基础上,怀柔区检察院还就农村地区垃圾混埋问题形成调研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开展专项清理整治,促进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努力以监督热线线索“小切口”,做足区域综合治理“大文章”,体现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检察担当。
化解矛盾纠纷的“和谐线”
“案子经过一审、二审和再审,我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张某通过怀柔检察监督热线寻求检察机关帮助。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下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当事人“焦虑”所在,通过监督热线进行释法说理、解答疑惑,同时按照热线程序,通过检察服务中心受理相关申请,为张某提供多条救济途径。
检察版“接诉即办”,“接”的是初心和使命,“办”的是民心和担当。怀柔区检察院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全院一盘棋”举措,完善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预防机制,与各部门联动协作,由经验丰富的干警进行释法说理,直击群众诉求,综合运用法、理、情工作方法,为群众提供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此外,该院还启动了“检察监督+市民热线”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拓宽“接诉”路径,探索“热线+检察”诉源治理新实践,推动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在源头、在诉前。“我们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建立了联合接单、双向反馈、应急联系等多项具体机制,已梳理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涉检法治需求290余条,正在开展调查核实、分析研判,力求通过未诉先办、有诉共办,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怀柔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堵久虎介绍。
促进社会治理的“服务线”
“接诉”不仅在“线上”,还在“线下”;“即办”不仅是“举一”,还注重“反三”。近期,怀柔区检察院召开王某某盗窃案公开听证会,听证员在听证会上提出农村地区存在盗窃天然气的情况,需要加强相关法治宣传。次日,怀柔区检察院便针对群众法治需求,通过“检察蓝”普法宣传队联合北京燃气怀柔有限公司及属地派出所,开展“燃气安全系万家”普法活动,就盗窃天然气涉及的法律规定、相关案例、危害后果开展普法宣传,答疑解惑,切实提高群众安全使用天然气的意识。
负责此次法治宣传的怀柔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王玉柱说:“针对群众普法诉求,我们第一时间开展专业性、针对性的以案释法,让人民群众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认识到盗窃天然气的危害,努力实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的社会效果。”
法治宣传是怀柔区检察院开展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该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依托检察监督热线组建“检察蓝”普法宣传队,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系列法治宣传活动,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
“依托‘为民服务零距离’法治宣传活动,我们已经对全区16个乡镇街道及16家学校宣传推广了检察职能及检察监督热线,有力促进了全民法治观念的养成。”怀柔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晓峰介绍。下一步,怀柔区检察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依托检察版“接诉即办”把诉源治理做深做实做细,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