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以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共治


  今年以来,山东省昌邑市以党建为引领,赋能网格治理、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工作品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取得亮眼成绩。


  今年以来,山东省昌邑市坚持党建领航,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凝聚合力、精准发力,以“绣花功夫”织密基层“小格子”、做好治理“大文章”,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赋能网格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多元共治”转变

  按照“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工作理念,昌邑将全市19个城市社区、85个农村社区划分为902个一级网格、3247个二级网格,在城市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建立“网格长(社区党委书记)-网格监督员(社区专职工作者)-专职网格员-楼长/网格协管员”四级社会治理体系,把组织建到群众的“家门口”,同时在农村延续“社区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架构,让党建根系深植网格土壤。

  昌邑市采取“1+N”模式组建网格治理服务队伍,即1个一级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N名楼长/网格协管员。目前,共有专职网格员902名、楼长/网格协管员5365名。实施网格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党员进党校、“百家讲坛”、网格业务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业务能手授课、优秀网格员现身说法,不断提升网格员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夯实治理根基。

  该市做优做实基层党组织“织网·扎根”行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推行“支部建在网格、干部下沉一线”机制,打造“网格+志愿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我的网格我报到、争当红色楼道长”等活动,全面推行居民急难事项代办,今年以来,共解决群众急难事1600余件。持续擦亮“昌邑义工”名片,发动4万义工参加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激发自治活力。


  完善工作机制,从“挂牌办事”向“实体运作”转变

  昌邑市坚持以推动县镇综治中心深化提升带动社会治理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制定印发《实施社会治理“八大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着重强化综治中心实战功能,整合力量资源,推进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大厅、“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机构功能整合、力量进驻,努力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去年以来,县镇综治中心正式运行,推动公安局、住建局、人社局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入驻,整合治理资源,优化服务模式,实现群众诉求“接诉即办”,确保“矛盾不上交”。

  严格落实网格事项准入、禁入清单,明确网格责任边界和网格员工作定位,推动网格员把工作中心放到掌握社情民意、预防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服务网格群众上。依托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平台,推动网格员加强基础数据录入、各类事项上报化解。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员共排查上报各类信息约25万条,办结率达95%以上。

  实施“雪亮工程”提质增效行动,全面增强“技防村”实战效能,打造全领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智慧天网”。截至目前,借助“天网”为公安机关破获380余起治安、刑事案件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弥补了社会治安防控领域短板弱项,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细精准。


  打造亮点品牌,从“单一环节”向“一站式调处”转变

  昌邑市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新模式,打造“邑谈即和”工作品牌,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评理说事、定分止争,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0余起,化解率达98%以上。

  完善组织架构,突出资源共享、阵地共建,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和党群服务站,建立“邑疃和气”“昌谈议站”“邑和堂”等特色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300余处,形成以工作室为原点、2公里为半径的10分钟矛盾纠纷化解圈,实现地域、服务全覆盖。

  建立专职调解员为主体,社区民警、“五老”志愿者、群众代表等为补充的“1+N”工作团队,组建法律、心理、涉企服务等7个调解专家库,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500余名、专家150余名,打造群众身边的调解服务队。

  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方式,创新“四谈”工作法,精准把握心理、法理、道理、情理四个维度,谈法谈理贯穿始终,明辨是非、拉近距离,解开矛盾事结、疏通群众心结,83%的矛盾纠纷实现一“谈”即和。

  创新即时响应模式,建立“群众吹哨、工作室响应、调解员报到”机制,推行一般矛盾纠纷5分钟内响应处理、重大矛盾纠纷10分钟内研判上报、涉法涉诉等复杂性矛盾纠纷15分钟内调解专家介入调处的分级处理法,实现95%的矛盾纠纷迅即响应、源头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