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明,廉生威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的时代条件下,“公生明,廉生威”这则箴言所蕴含的古代公廉文化精华值得我们萃取吸收。


  原典及释义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明〕年富《官箴》刻石

  下属官吏敬畏我,不在于我的严厉,而在于我的廉洁;治下百姓敬服我,不在于我的才能,而在于我的公正。为政清廉,官吏就不敢有所怠慢;办事公正,百姓就不敢有所欺瞒。只有公正才能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清廉才能产生令人敬服的威望。

  出处及故事

  据考证,这段箴言最早为明朝官员年富担任山东巡抚时所刊行,目的是“以儆于有位者”。其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沿袭自明代著名理学家曹端之语,“公生明,廉生威”两句则由年富所加,共同构成了这三十六字“言约意深,为居官之要领”的箴言。

  年富(1395年-1464年),本姓严,字大有,号谦斋,南直隶怀远县人。明永乐年间,年富参加会试得中副榜,被授命为山东德平训导。宣德三年,擢升为吏科给事中,兼任刑科。宣德十年,升任陕西左参政。任期满后,年富迁任河南右布政史。其时,河南饥荒,流民二十余万,公然剽掠,局势动乱。年富对流民施以招抚,使饥民动乱平定,后被晋为左布政史。景泰二年,年富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察权贵豪强的罪行,威名传遍天下。天顺元年,年富被令致仕。天顺二年,因朝臣推荐,年富被起复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未即上任,又改任户部,巡抚山东,后又改任左副都御史,“官吏习富威名,望之詟服,豪猾屏迹”。天顺四年,被召任户部尚书,直至病逝。在年富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以《官箴》为诫,一心为民,公正廉洁,刚直不阿。

  以历史眼光来看,年富的一生横贯明朝初年到中叶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他生于洪武末年,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大力“革前元姑息之政,治旧俗污染之徒”,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达百余年,年富正是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永乐年间,年富初入仕途时,甫逾弱冠,但已老成持重,办事公正、为官清廉。在担任吏科给事中时,他纠正违失,务存大体,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被授命掌管刑科。虽然此时年富尚且职低位卑,但他坚持秉公监察、严格执法,弹劾都御史顾佐等人错将十七人判为死罪,误判得以被矫正。在屡次升迁成为一方要员后,年富的这颗公廉之心始终如一。在陕西左参政任上,年富总理陕西粮储,主动奏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他从不与豪猾共同牟取因军民疲于远途运输而有的奸利,反而计算距离远近,核定征收的科目,革除宿弊,极大缓解了民困。《明史》称:“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

  从一县之训导到一省之巡抚、一国之尚书,年富精炼地归纳了这则为官箴言,并身体力行地将这则箴言贯彻于为官始终,是为一代名臣。弘治十四年,泰安知州顾景祥将《官箴》刊刻立碑于泰安州署,用以自警。清乾隆二十三年,泰安知府颜希深在科房残壁中发现顾景祥刊刻的《官箴》碑文,领会颇深,于是移此碑于官署西厢房,并将其奉为至宝传诸后代,他的后代恪守《官箴》,创造了“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传奇,一时传为佳话。

  数百载光阴匆匆而过,“公生明,廉生威”的箴言却未湮没于时光长河之中。相反,它与碑石共传于世。时至今日,金石之言仍掷地有声,光彩无穷。


  解读及延伸

  实际上,纵观我国古代史,无论哪一个朝代,都对官员有着“公”和“廉”的官德要求。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认为,“为政之道,莫若至公”。同样,“廉”也至关重要。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甚至有“廉者,政之本也”的表述。实践告诉我们,为官者应该“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如果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所谓“政通人和”便无从谈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提出了“公生明”的政治理想。《荀子·不苟》有云:“公生明,偏生暗。”这是“公生明”最早的出处,它的意思是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会使政治黑暗。成书于汉代的《礼记·礼运》篇进一步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治国理政的要领在于大公无私。如果手握公权的官员无法践行“公生明”的箴言,那么,公权无可避免地会被私用,政治也无法清明,更无从赢得民心。今天的党员干部必须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传承、发扬“公”的精神,时刻谨记公权本姓公、用权当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不可或缺,“廉”也不容有失。宋人陈襄在其编撰的《州县提纲》卷一中的《洁己》篇便强调:“居官不言廉,廉盖居官者分内事。孰不知廉可以服人?”明人汪天赐在他的《官箴集要》中也总结道:“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说到底,“廉”应当为官员努力践行的德行。古往今来,凡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无不与当权者的贪腐紧密相关。就明王朝的覆灭而言,明朝中后期自上而下的贪污腐败风气便难辞其咎。清廉的对立面——贪腐所产生的危害不及于一人一事,而是影响整个国家及社会。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干部涵养浩然正气,首先要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层层设防、处处设防。要守住政治关,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决不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决不拿党的原则做交易。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守住交往关,交往必须有原则、有规矩,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要守住生活关,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保持共产党人本色。要守住亲情关,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海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