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罗胤:要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最近,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街道司法所所长罗胤“火”了——很多群众慕名而来找她帮忙解决问题。如今,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的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对于每一个来访的群众更加耐心和周到,希望能帮到来的每一个人。

  谈及荣誉,罗胤说自己既有惊喜又觉得惭愧。“我们平时工作接触的就是老百姓,尽管一直以‘让群众满意’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罗胤说,荣誉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她会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继续在基层岗位尽职尽责,带领天坛司法所为辖区老百姓办实事。


  坚定初心扎根基层

  从事法律相关职业是罗胤从小的梦想。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将所有志愿都填报了法律相关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如愿进入原崇文区司法局,成为一名司法行政干警,在局机关一干就是7年。

  2008年,罗胤积极响应司法局“年轻干部下基层”的号召,来到基层司法所支援锻炼,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基层司法所的工作。几个月下来,罗胤明白,自己对于法律职业的种种设想,在基层更能够实现,她坚信自己在司法所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在基层工作,能与老百姓直接面对面。每当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得到他们的认可时,幸福感和获得感能直接感受到。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在基层司法所支援结束后,罗胤主动申请来到天坛街道司法所,彻底在基层扎下根。

  司法所的工作很琐碎。除处理日常司法行政工作之外,还负责街道办事处的法治建设。尽管很累,但是罗胤却乐在其中。在她看来,日常接触的每一位居民都是可爱的,只要真诚去对待他们,就能够收获到相同的反馈。

  罗胤曾接待过一位身患癌症的母亲。在手术前夕,这位母亲找到罗胤,希望她帮助自己将名下的房产尽快过户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并确认房产作为女儿的婚前财产。

  了解事情缘由后,罗胤依托诉调对接工作站,很快出具了调解协议书,法官当场确认后快速出具了裁定书。第二天,房子的过户手续就顺利办完。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位妈妈也顺利进行了手术。出院后她制作了一面锦旗,专程送到司法所向罗胤表示感谢。

  “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后,他们的感谢令我感动,也激励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地多帮群众解决困难,用真心换真心。”罗胤说。

  多年来,罗胤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情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因工作表现突出,她曾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十佳司法所长”“东城青年榜样”等荣誉称号。2021年她的事迹入选“新时代首都司法行政系统模范先进人物风采录”。在她的带领下,天坛司法所多次获评“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


  不惧挑战维护公平正义

  天坛街道办事处南辖天坛公园,北接前门大街,西临南中轴路,是展示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作为东城区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也成为天坛司法所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罗胤“承包”了一栋楼共计48户的居民,没有拆迁经验的她本着公平公正的想法,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不懂政策就讲政策,不懂法律就讲法律,一遍一遍地动员居民签约。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所承包的楼率先实现100%签约。

  为了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居民解决腾退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罗胤专门组建了法律服务团,为居民提供律师咨询、公证业务等服务,为腾退工作保驾护航。

  承租人黎某某在法院下发强制执行通知书时情绪异常激动,因无法平衡再婚妻子与两个同父异母儿子之间的利益分配,黎某某签约完毕却迟迟不办理交房手续。家庭矛盾一触即发,血浓于水的亲人甚至一度大打出手。

  罗胤隐约感觉到黎某某一家其实还有意向接受安置补偿,于是,带领调解和公证团队连续作战10个小时,逐项帮他们分析补偿方案,并结合黎某某的赡养纠纷,平衡各方权责,对奖励房源及结算款给出合理的分配建议。最终黎某某一家在强制执行当天凌晨达成一致意见,顺利搬进新房。

  面对家庭矛盾激烈的历史遗留难题,面对子女财产纠纷的明争暗斗,罗胤始终坚守司法底线,先后达成调解协议近百份,涉及房产100多套、金额近3000万元。

  罗胤说,司法所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第一线,是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点滴生活、街巷阡陌中调解纠纷,普法宣传,润物细无声是每一位基层司法行政人的使命。

  为了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法律问题,罗胤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在东城区人民法院的支持下,成立了街道“诉调对接工作站”,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模式,让居民少跑路、不花钱、办大事,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在基层、化在萌芽;基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现状,罗胤将防疫工作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在街道的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法律答‘疫’”普法连载,用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政府防疫工作,依法维护个人权益;组建“疫情防控法律志愿服务团”,助力辖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用心和负责任”是罗胤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在她看来,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司法的公信源自人民的内心信赖。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工作者,就应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真诚和专业赢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她希望能用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和担当精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


  搭建桥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

  在罗胤办公桌对面的墙上,写着“扶危济困,暖心解忧”,这既是司法所写给居民的服务承诺书,也是她14年基层生涯的真实写照。

  从指导社区为无人照料的未成年人指定最恰当的监护人,到搭起公益律师与受害老人的免费代理诉讼桥梁,再到帮助农民工讨薪讨酬,多年来深耕基层平凡之路的罗胤以百姓心为心,以民众意为意,积极为辖区百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打通法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罗胤说,她一个人能力有限,想要帮助更多的人,就必须要调动律师资源,建立专业的团队。为此,她在司法所设立法律咨询日,每周四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至今已经延续十年有余。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生活的便利,咨询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居民利用手机、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到公益律师,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大大提高了效率。

  “我希望司法所能够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建立居民和公益律师的沟通渠道,让我们的居民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得到律师、得到帮助。”罗胤说。

  辖区居民刘女士长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她甚至一度想轻生。偶然间知道司法所后,刘女士抱着一丝希望找到罗胤。在耐心地了解事情经过和刘女士的具体情况后,罗胤告知刘女士,她的经济情况不太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刘女士表示,家里的钱都在丈夫手里,自己真的请不起律师。“当时我想,就算不能申请法律援助,也希望能够帮她找到律师,给予她法律帮助。”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有公益律师愿意免费为刘女士代理离婚诉讼。

  “放心吧,不要钱。”这短短6个字燃起了刘女士生的希望。从协调公益律师免费代理到线上“云法庭”,历经6个月的时间,带着应得的财产权益和一份离婚判决书,刘女士开始了新的生活。

  此后,刘女士的感谢信也送至罗胤手中:“是你在我苦难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是你点亮了我和孩子生的希望。千言万语也说不出我心里的感恩和谢意……”

  还有很多像刘女士一样曾被罗胤帮助过的居民,为表达感谢之情想给司法所送来锦旗,罗胤得知后都婉拒了:“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来寻求法律帮助的居民本来就不容易,不能让他们多花一分钱。”

  在罗胤的办公桌上,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休息的间隙,她都会随手翻上几页。在她看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人民的法治意识在逐渐增强,对于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期望也变高了,作为基层司法行政人,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是用实际行动干出来的。”罗胤顿了顿说道,“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还会继续坚持儿时的梦想,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