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法院通报涉老年人财产权益纠纷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通讯员牟文洁) 近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召开“涉老年人财产权益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发布四起典型案例,提示老年人增强防范能力,守好养老钱,安度幸福晚年。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昌平法院共审理涉老年人财产权益民事案件8514件。这些涉老年人财产权益纠纷案件呈现受损领域相对集中、经济因素与情感因素混杂现象突出、案涉事实查证存在困难等三大特点。

  昌平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郑维岩表示,老年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较弱,有的在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方面与年轻人存在差距,对于虚假信息难辨真伪,易被有心人利用。此外,老年人渴望亲情关怀,孤独感较强,而家庭成员常因工作忙碌等忽视老年人精神需求,缺少充分的沟通与交流,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设防,财产权益易受侵害。

  免费理疗、高回报理财、低价旅行团……生活中,老年人易为微利所惑,陷入消费“陷阱”。对此,昌平法院提示老年人要提高防骗“免疫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养生保健理念,不贪图蝇头小利,警惕所谓的免费活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应签订书面合同,注意索要并妥善保留消费凭证,以便出现纠纷时维权。同时,老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日常多关注与自身相关的最新政策、新闻资讯,在对信息拿不准时,及时寻求亲友、警察等帮助。对于积蓄,老年人应结合自身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养老条件等谨慎处分自身财产,充分考虑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可图一时之快随意赠与或交付财物。

  此外,昌平法院还呼吁加强养老行业整体监管力度,规范养老服务行业准入,进一步规范电视、网络广告宣传,严格审查违法违规广告,对商品服务中出现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强制服务、以次充好等不良经营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引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老年人权益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