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吉林省公主岭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司法局局长郑君田
打造“法治之城”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本报讯(记者孙英哲) 近年来,吉林省公主岭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高标准定位,聚焦关键重点,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近日,公主岭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司法局局长郑君田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的采访,畅谈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
多举措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记者:公主岭市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郑君田:抓好组织领导。凡是涉及法治建设重要举措,必上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并重新完善《法治公主岭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跟踪抓好落实。抓好责任分解。制定清单,明确责任,做到部署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抓好示范创建。聚焦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指标体系,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抓好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岗位责任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协调调度机制、跟踪考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法治建设督察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记者:公主岭市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亮点?
郑君田:以社会治理为重点,打造“法治之城”。在去年相继召开的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期间,将打造“法治之城”纳入市委和政府工作报告,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在实践中得到顺畅实施。以扩大开放为重点,做优营商环境。全市上下采取六项刚性举措,即围绕投诉抓溯源、明察暗访搜线索、跟踪调查严处理、较真碰硬不护短、公开测评动真格、限期整改求实效。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筑牢“基层底座”。去年以来,为不断强化法治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市优先提拔法治素养好、依法履职能力强的干部。新提拔乡科级副职以上领导干部150名,其中35岁以下占比37.3%。同时,市委市政府选拔6名40岁以下的干部担任政法委员,调配30名“公证辅助员”、75名两批“委培生”,充实到基层政法干部队伍工作一线。以和谐稳定为重点,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一把手”公开接访、常态下访制度,集中攻坚信访积案,全面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凸显
记者:公主岭市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君田:主要实现了“四个显著提升”。惠民便民服务整体能力显著提升。以市政务大厅为惠民便民服务主要窗口,已进驻27个部门、入驻12家公共服务企业,实现了“应进必进”;使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累计办件量2642件;实现38项政务服务事项乡镇、街道“就近办”,137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3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1551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吉事办”网厅进行在线咨询、预审、审批和结果公布;“证照分离”涉及的19个部门、70项改革事项,7项直接取消审批,5项审批改为备案,13项实行告知承诺,45项优化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基本达到100%。政务诚信体系全面建设显著提升。全市22个部门制定了覆盖23个领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为服务对象吃了“定心丸”。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显著提升。凡是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出台前均严守法律红线,加大审查力度,确保审查质量。在新一轮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周期中,市政府、市司法局分别被评为长春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行政执法实际水平显著提升。全面构建了“12345+”制度体系,涌现出一批创新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徐某擅自开垦林地案”,被长春市司法局评为优秀案卷及优秀案例;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张某经营假农药案”,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优秀案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范某生产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被省市场监督管理厅评为知识产权类典型案例。
全面规范综合行政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记者:公主岭市通过法治政府建设,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地方经济发展?
郑君田:公主岭市以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全力推进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系统改革,营造法治化、规范化行政检查执法环境,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主动谋划、关口前移、对接企业,引导和帮助市场主体依法维权。
在调研中发现,受疫情影响,一些市场主体面临困难。因此,我们在执法上更谨慎,加快编制行政执法“四张流程图”,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全面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大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政务服务效能,加快优化营商软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
记者: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要求,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郑君田: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统筹协调依法治市工作。着力打造高效运转的法治政府,切实抓好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法治宣传和服务。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抓好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
目前,公主岭市正在鼎力抓好依法治市工作,顺畅实施“1126”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不断书写法治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