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化解在诉前 山东汶上法院“四个对接”成效显著

  为缓解不断增加的案件压力,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人民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发挥基层法庭地处一线优势,组织实施以“对接乡村基层组织、对接基层教育机构、对接基层政法单位、对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个对接”为主要内容的矛盾源头综合治理新路径。该机制实施两年来,汶上法院新收案件连续下降,今年以来新收案件下降率达19.28%,大量纠纷被化解在诉前。


  “接”出成效

  回溯汶上法院在基层法庭推进“四个对接”最初动议时,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法庭审判任务本来就重,再抽出力量搞“对接”,会不会“跑偏”?“让基层法庭通过‘四个对接’参与基层矛盾源头综合治理,提升法庭参与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这是个理念问题。”汶上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善书力排众议,该机制由此发端。

  为让群众了解“四个对接”,汶上法院先后到学校、乡镇、村等开展集体宣讲49场次。了解“四个对接”后,很多人纷纷参加到调解队伍中来。“一些群众有了纠纷到法庭咨询,我经常参与调解,遇到法律上的难题和不好做的工作,我也会找法官帮忙释明,通过‘四个对接’我们形成了良性互动,合作得很好。”汶上县司法局刘楼镇司法所所长孙玉秋感叹“四个对接”给工作带来的便捷。如今,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纠纷“朋友圈”不断扩大,汶上法院已建立了自己的调解专家库,常驻法院的就有16位调解能手。

  “基层法庭距离群众最近。法官要主动作为,走出法庭,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身边做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法官们对此感触颇深。次邱人民法庭率先总结建立了“法庭-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以线带面的对接模式,还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单位密切合作,在治安案件、婚姻家事、相邻权矛盾纠纷化解上接连发力,解决了大量矛盾纠纷。该法庭连续三年诉前调解成功率、一审服判息诉率等各项指标均取得实质性突破。

  汶上法院审理的婚姻家庭类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率明显提高,涉及财物返还、子女抚养费支付的案件在婚姻家庭案件中的占比下降到10%。今年上半年,汶上法院多项质效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有7项指标位居全省前30位,其中结案率89.44%,人均办案天数33.92天,一审案件被发改率0.54%,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100%。汶上法院开展基层法庭“四个对接”真正“对接”出了好成效。


  “接”通理念

  “矛盾起源于哪里,就在哪里化解,此时解决纠纷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否则,司法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就会成为最前一道关口。”刘善书在全县党政干部培训会议上如是宣讲。

  收案数降下来了,质效提上去了,多元解纷渐入佳境,“四个对接”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用司法建议有针对性地建言献策,坚持用事实和成效说话。“依法治理并不是法院治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不单是法院一家的事,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实现基层矛盾源头综合治理效能最大化。”济宁市委常委、汶上县委书记高永干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此产生共鸣。

  2022年,基层法庭“四个对接”工作机制正式纳入县委《领导干部领先突破改革事项清单》,围绕法院的意见建议,汶上县委、县政府先后研究出台《加强诉调联动深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解决执行难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对执行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公检法联合打击机制”和“涉‘公’被执行人或者协助执行义务人的组织、纪检监察联合惩戒机制”,“三大制度”“两项机制”为“四个对接”搭起了更宽更广的平台。

  法院的实干作为也得到了全县各部门积极踊跃回应。“四个对接”的理念被全县接受,现在“对接”的对象越来越多,得到的回应也越来越多。很多社会矛盾尖锐、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齐抓共管,成效显著。

  “县法院的司法建议很好,下一步,我们要健全村、镇、县三级体系,抓早抓小抓苗头,形成‘家庭矛盾解决在家庭’的社会综合治理格局。”汶上县妇联在给汶上法院司法建议的回复函中提到。

  对于长期处于民商事受案占比第一位的婚姻家庭类案件,汶上法院主动对接妇联、民政等部门,积极座谈商讨,发出的司法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目前,在县法院的推动下,汶上县妇联出台《关于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汶上县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揭牌成立,婚前辅导、婚姻调解、心理疏导、妇女儿童保护等功能持续运作,大量婚姻家事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司法建议不仅有效补齐“四个对接”的短板,也是融入县域矛盾源头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县法院先后发出12份司法建议,直击问题,精准施策,有效拉动县域综合治理大格局。成功将“四个对接”的外延扩大到类型性矛盾纠纷的处理,法院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各部门对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高度认可并督导落实,促进了县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点面网”成型,“诉调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全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接”出感情

  “快看,那边有浓烟,好像着火了,咱们快去看看!”汶上法院杨店人民法庭何如意等3名干警,在办案途中发现军屯乡北陶村一处院落浓烟滚滚。面对火情,三名干警毫不犹豫,冲进浓烟弥漫的火场奋力救火。

  一名80多岁的老人受惊瘫倒在地,无法行动,被火焰灼伤。千钧一发之际,3名干警齐力将老人抬离火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医治疗,因救治及时,老人没有生命危险。三名干警与村民们采取断电、泼水、埋沙、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蔓延。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后,火势得以控制,三名干警悄然离去。“这没什么,我到这个村参加过宣讲,来得多了感情深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干警就会毫不犹豫地上。”何如意回应道。

  汶上法院通过“四个对接”宣讲活动真正走近群众,通过“党员志愿队”“民意‘5’来听”“爱心妈妈”“法治副校长”等诸多形式,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感情更深了,群众工作也好做了。

  今年春节前,汶上法院南站人民法庭收到了赵老伯爷孙二人送来的锦旗。原来,小赵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小赵与爷爷一同生活。因缺少父母关爱,小赵渐渐开始厌学,经常逃课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眼看小赵将偏离正常人生轨道,赵老伯心焦又无奈。一次偶然的机会,赵老伯以家长的身份去学校参加南站人民法庭庭长张涛开展的宣讲活动。“法官讲得真好,我得让他帮我出出主意。”赵老伯边听边想。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宣讲结束后,赵老伯找到我,让我们帮着管管孩子,这事我们义不容辞。”张涛说。回到法庭后,他迅速联系了教办、学校,并与小赵的班主任深入沟通,了解小赵的情况。张涛耐下性子,隔三岔五就到小赵家里去坐坐,时间久了,与小赵熟络了,话也聊得多了。“通过闲聊,让孩子感觉到被关爱,让他慢慢步入正轨。”在张涛的努力下,小赵回归学校,并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来送锦旗的爷孙俩都很激动,小赵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也要当法官。”

  汶上法院通过“四个对接”为乡村振兴服务,提升了案件处理质效,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也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出法院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