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董王超:群众的肯定是自己的至高荣誉

  在家人眼中,河南省罗山县司法局党组书记董王超是一个经常“不在家”的人;但是,在罗山县老百姓的心中,他却是一个始终离他们最近的人。

  参加工作15年来,董王超奋战在政法战线多个岗位上,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踏踏实实为群众干实事。为此,他先后获评“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河南省审判业务专家”“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2022年8月,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董王超表示,群众的肯定是自己的至高荣誉。“今后不管在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我都要始终扛牢‘人民满意’的光荣旗帜,时刻擦亮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底色。”董王超说。


  每一个“小案”里装的都是民心

  2006年9月,董王超考入罗山县人民法院,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审判员、办公室副主任、乡镇法庭庭长、民庭庭长等职务。回顾这16年的工作历程,董王超坦言:“最难忘的岁月,是在罗山县人民法院龙山人民法庭近五年的工作经历。”

  “乡镇法庭是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第一阵地,是离百姓最近的地方。也正是如此,乡镇法庭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案,有的只是琐碎的‘小案子’。”董王超说道,“但是,每一个‘小案子’其实装的都是民心。只有对待当事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真诚尊重,真情善待,公正办案,才能解难题、化民怨。”董王超说。

  马某曾承包租赁村里35.4亩河滩地,后因多种原因,承包期未满土地即被村里收回,另给他人,马某逐起诉至法院。董王超了解该案后,特意邀请案发地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并充分借助人民陪审员乡镇干部的身份,一起勘查现场、调查情况,多次给村委会干部释法说理。在明示判决的不利影响后果后,村委会同意对马某给予适当赔偿。

  可正当纠纷调解有了实质性进展,董王超要松口气时,马某提出的高额赔偿让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要解案件的“法结”,首先要解当事人的“心结”,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董王超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马某80多岁的老父亲以前与村干部关系不错,还把马某认给了一个村干部作义子,后因琐事关系闹僵。于是,他立即想到可以通过其父亲做思想工作。在找到这个突破点后,董王超多次上门,与马某的父亲唠家常、摆事理,在取得理解后,乘机再劝说该土地的现承包人也给予合理补偿,矛盾由此迎刃而解。

  拿到赔偿款后,马某对董王超说:“15年了,终于有了公正的说法,以后有啥事,我都听你的!”现在,马某逢年过节都会给董王超发祝福信息,遇到法律问题,也都会找他咨询,一个“老信访户”变成了一名法律“宣传员”。

  对此,董王超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一个家庭,一辈子可能就碰上一个官司。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案件,对老百姓来说往往是一件天大的事。公正的裁判能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法院的公正,而我们也能收获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的信任。”

  在法院工作期间,董王超先后办理各类案件2150余件,无错案、无信访缠访、无廉洁问题反映。“我最引以为豪的荣誉,就是当地群众口头授予的‘放心庭长’。”回顾自己在法院工作的这些年,董王超骄傲地说。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2022年1月,董王超从罗山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一庭庭长的岗位上,调任罗山县司法局任党组书记。面对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董王超很快融入并适应了角色。

  罗山县司法局主管的是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如何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在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真正做到法治为民,是董王超首先考虑的工作。为此他积极探索政府法律顾问服务重点项目创新机制,并组织成立了罗山县委、县政府法律顾问团队。

  这支法律顾问团队首席法律顾问由董王超担任,对罗山县重点项目实施前进行严格把控,开展法律风险评估与合法性、可行性论证,从法律角度提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论证意见和风险提示,并在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跟进,明晰相关法律权利和义务,在重点项目建成后跟踪服务,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分歧、争议解决方案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有了法律顾问团队的事前把关、事中跟进、事后补救法律服务机制,罗山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在董王超的带领下,罗山县不仅组建了县委、县政府法律顾问团队,还组织专业律师和公职律师,组成村(居)法律顾问团队,每个月派往各乡镇司法所开展免费咨询服务,将公共法律服务真正送到老百姓身边,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2022年2月初,罗山县灵山镇五位村民因被租赁土地不能收回、租赁费被拖欠,向当地的村(居)法律顾问反映情况,请求帮助解决。村(居)法律顾问在审查了当事人提供的基本材料后,发现这是一起涉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案件,便启动了“涉企惠民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充分发挥司法多元化调解作用,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

  截至目前,董王超带领的法律顾问团队共审核把关各类合同协议112件,各类文件183件,有效保障了罗山县委、县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在创造基层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新局面中,体现罗山司法的行政担当?这也是董王超始终挂在心上的重要工作。

  2022年6月,张某的一起信访案件进入了董王超的视野。3年前,因家中房屋与某小区建设项目相邻,张某和开发商就相关补偿标准问题进行协商,但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后张某多次阻挠施工,并多次到县、市有关部门信访,虽经多方协调,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并且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因张某的原因,施工多次被中断。

  时间越来越久,问题越积越重,目前双方情绪激动,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这个矛盾不能拖了,我们还是要到现场去!”董王超接手后,为吃透案情,他带领所在地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了与开发商有过纠纷的所有相邻住户。经了解,开发商建的楼房,确实存在妨碍张某采光、排水等问题,加之项目没有全面完成征收拆迁任务就施工,在道路和树木损坏等方面,也给张某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因补偿数额问题,双方分歧较大,调解陷入僵局。“我们多跑一跑,多问一问,多聊一聊,一定会有转机!”董王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方面,他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约见开发商负责人,指出项目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张某诉求的部分合理性,促使开发商转变态度,同意积极补偿。另一方面,他多次上门与张某沟通交流,释法明理,引导张某要严格依法维权,合法合理地表达诉求。

  经过多次访谈和协商沟通,面对面的调解时机成熟后,董王超及时安排司法所调解员组织双方现场调解,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补偿协议,张某停访息诉,该小区建设正常施工。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才能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为此,董王超始终冲锋在一线,力争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董王超的儿子说爸爸是一个经常“不在家”的人。但是,在罗山县老百姓的心中,他却是一个心中有国家、胸中有人民、手中捧法律、肩上担道义、始终离他们最近的人。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和干不好的!”董王超认真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