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践行分层递进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深耕”诉前解纷 “减负”诉讼增量


  本报讯(记者潘巧 通讯员张雅慧 傅远泓)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动构建分层递进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多措并举做好诉源治理工作。据了解,2022年上半年,海珠区人民法院新收各类案件26884件,同比下降25.57%。


  调解优先 贯彻诉前解纷新理念

  “如果能在诉前调解阶段收到欠款,我就撤回起诉。”当事人谢某说。居住在东莞的谢某2021年11月承接了个体工商户程某的绣花加工业务,完成加工后,程某未支付加工费,但写下欠条,承诺2022年2月底前还清款项。过了还款期限后,程某仍分文未付。谢某遂向海珠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程某支付加工费2万元。

  海珠区人民法院“和韵”调解工作室立即启动案件诉前调解工作,经办法官多次致电程某进行沟通,程某也承诺尽力在今年3月底前支付加工费。

  然而,到期后,程某仍未兑现承诺。经办法官再次联系程某,程某称因受疫情影响,其经营的服装加工厂订单量大减,很多货款无法追收,短期内无法还款。

  获悉情况后,经办法官调整了调解方案,一方面说服谢某能够同意程某推迟还款;另一方面,向程某强调“诚信原则”对市场经济和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通过广州法院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在线签署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很多矛盾纠纷并非不可调和。法院的基本职能是定分止争,我们始终坚信调解才是最经济、快捷、高效的解纷方式,既减轻当事人诉累,又节约司法资源。”经办法官说。

  今年上半年,海珠区人民法院诉前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722宗,同比增长104%,已成功化解5620宗,减少大批潜在诉讼案件。


  科技赋能 为诉前解纷注入新动能

  “没想到广州法院的效率这么高,我人在东北也能调解案件,而且用时不到一小时。”家住辽宁沈阳的崔女士收到退款后感叹道。

  崔女士在沈阳一家美容院的推荐下,花3120元购买了广州某美容公司的祛斑产品,使用后效果并不理想。找当地美容院理论时,对方屡次推托,崔女士便想找广州某美容公司索赔,无奈路途费用远超诉请退款金额。后来崔女士了解到,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调解,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人民调解平台提交了申请。

  当天,海珠区人民法院“和韵”调解工作室的法官从平台受理该案后,立即致电崔女士了解情况。通过仔细查看、甄别证据,查证初步案情后,经办法官与广州某美容公司取得联系并对双方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不到一小时的沟通,该公司便将全部款项退给崔女士。

  据了解,“和韵”调解工作室配置功能齐备的网络调解平台,实现线上调解、见证授权、在线笔录签署、司法确认等功能,打破纠纷化解的时空限制。2022年上半年,该院通过网上调解平台调处纠纷13850宗,逾9成的纠纷实现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调处。

  此外,海珠区人民法院借助辖区互联网产业优势,在辖区琶洲街道设置“E法亭”智能终端,突破时空限制,全天候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自助查询、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诉讼服务功能,成为群众“家门口的5G法庭”。



  力量下沉 构建诉前解纷新格局

  海珠区人民法院所在街道凤阳街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和人口倒挂地区,同时也是中大纺织商圈核心区域,针对高发的涉买卖、承揽、运输、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今年3月份,该院“和韵”调解工作室与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凤阳街道工委合作共建“和韵”驻凤阳工作站,致力化解矛盾于诉前,不断增强来穗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4月份,“和韵”调解室驻凤阳工作站法官受邀对一起承揽合同纠纷进行现场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

  “法官交替采用‘背对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再辅以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法官释法的专业优势和说服力是人民调解组织所没有的,法院的加入对调解纠纷助力很大。”参与此案的调解员说。

  据了解,2021年年底以来,“和韵”调解工作室已相继与辖区多个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委合作共建调解工作站,不断推动调解资源向社区下沉,推进调解平台进社区网格,与人大代表一起力争将绝大多数小微纠纷、邻里矛盾化解在诉前,将大部分群体性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