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打击线上盗版图书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发展,线上图书售卖更为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盗版图书也在电商平台上横行,严重挤压正版图书的市场,影响作者创作积极性,阻碍文化发展和创新。而且,盗版图书印刷质量差、内容错误多,会对读者获取知识产生困扰,甚至因采用有害材料,严重危害读者健康。电商平台上的盗版图书,已经形成了“产供销”灰色产业链。(9月6日《法治日报》)

  治理电商平台的盗版图书,任务艰巨。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盗版图书售卖,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具有交易隐蔽性强的特点——商家在某个平台发布信息引流,而交易却是在另外的平台进行;判断图书是否盗版,则主要依靠商品描述、卖家声明和解释等信息,无法事先进行全面有效的判断;再加之有的不法商家采用真假混卖等手段,使得判断销售盗版图书的难度更大、不确定性更高,证据难以确定。

  另一方面,线上贩卖盗版图书销售广、数量多、利润高,商家很容易受到诱惑而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即使发现盗版图书,想要将之成功“剿灭”并不容易,因为电商平台的盗版书商以个体形式大量存在,即使查封了一家店铺,另一家店铺又会在平台出现,或同一店铺在其他平台换个面目出现,通常损失也不是很大。这就使得维权者不得不陷入“打地鼠游戏”的怪圈,这里打一下,那里又冒了出来,使得这一行业顽疾难以得到根治。

  因此,必须下猛药治理电商平台的盗版图书,花大力气斩断这个“产供销”灰色利益链。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线下盗版,也要打击线上盗版,及时完善电商图书版权保护的政策措施;要在监管者、权利人、出版社、消费者、电商平台、行业组织间,建立并完善盗版图书治理的联动协作机制;要在各平台和图书流通渠道间建立并完善白名单、黑名单等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联合行动、共同惩戒的治理机制和互联互通的快速维权绿色通道,宣传引导读者自觉抵制盗版图书。相关部门应强化对平台的依法监管,引导其依法担责,主动探索电商图书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举措,以落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不给盗版图书提供生存空间。对于存在依赖被动投诉、盗版图书鉴定效率低、对经营盗版的商家信息披露有限、投诉处理率低等问题的平台,出重拳、下猛药,倒逼其肩负起应尽的法律责任。

  打击盗版图书,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如果沦为盗版侵权的放纵者,平台再大,也会失去用户而寸步难行。各电商平台要加强源头控制,对入驻的图书销售商进行严格审核,与出版商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一经发现平台内有盗版图书,立即联系出版商共同查处。要建立严格的自查与督查机制,不定期进行图书自查,还要接受读者的监督,最大程度打击盗版图书侵权,维护健康绿色的平台图书市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