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榕江县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提升群众满意度
近年来,贵州省榕江县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形成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载体、社会平安和谐为核心、公众安全感为目标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
构建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据了解,贵州省榕江县下辖20个乡镇(街道),全县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分散、力量不足、基础薄弱。在探索与实践中,榕江县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贵州省“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为载体,榕江县分别在县、乡、村三级设立综治中心,同时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或者楼栋、户数为单位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内,又以10户为单位建立“十联户”联防联治服务单元,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村寨、每栋楼宇、每户家庭。在此基础上,从“十联户”中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热心公益的党员群众、退休老干部、“寨老”等担任联户长,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管理服务精细化。“有困难,就找网格员、联户长!”社区群众如是说。
据悉,榕江县目前已建成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级综治中心20个、村级综治中心250个,划分网格1276个、专属网格98个,划分“十联户”单元6629个,初步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格局。
在构建管理体系的同时,榕江县还探索建立“两网融合”治安巡防工作机制,即以融合视频监控“天网”和巡防队伍“地网”相结合,充分发挥专职联防队伍和义务巡防队伍力量,建立起公安机关和群防群治队伍互补的治安防控警民联勤模式。
构建基层矛盾化解体系
“矛盾纠纷化解不到位,不仅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更可能演变为恶性案(事)件,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隐患。”榕江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刘晓勇说。
为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榕江县探索建立“一融二研三联调”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
“一融”,就是建立矛盾纠纷综合办理机制。通过建立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信访接待为一体的综治中心,设立综合接待窗口和“一站式服务”功能窗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往我们反映问题,总是这个部门那个部门跑来跑去,现在有了综治服务中心后,有矛盾纠纷就可以来这里反映,由综治中心帮我们协调相关单位来解决。”榕江县综治中心大厅内,一位问题得到解决的群众高兴地说道。今年以来,榕江县依托综治中心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3件。
“二研”,就是建立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对重大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逐一制定稳控化解措施,严防矛盾纠纷激化升级。”榕江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三联调”,就是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通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联调”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等17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形成多层次调解的整体合力,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构建基层社会服务体系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化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现“秩序好、发案少、人民满意”目标,这是近年来榕江县社会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建立特殊人群特别是未成年人管理服务机制,2015年,榕江县创建贵州省黔东南州唯一一所未成年人教育矫治“育新工程”专门学校——华优中学,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帮助未成年人重塑自我。华优中学创办以来,已有522人结业离校。有的继续学习,顺利考上大学;有的踏入社会,靠学到的技能选岗就业。
近年来,榕江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先后建成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移民群众5721户24128人,如何管理服务好移民搬迁群众,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生活,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是榕江县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对此,榕江县通过常态化开展“入村寨进社区走企业访群众”大走访活动,建立“警民议事会”和一线走访服务机制,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榕江县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打造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基层矛盾化解体系和基层社会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稳定上升。2020年和2021年全县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100%,在贵州省连续两年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