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学校摆桌碎手机不可取


  9月3日,河北秦皇岛一学校在校门口摆放桌子贴“免费碎手机”标识,并在桌子上放着工具,引发网友争议。校方回应称,摆放工具希望能震慑学生,学生有需要跟家长联系可以提前报备,带手机交由班主任代管,放假会充满电还给学生。但如果学生没有提前报备偷偷带手机,被校方发现后这手机肯定会被砸碎,砸碎后学校会照价赔偿给家长,也经过家长同意。(9月4日中工网)

  @胡思琦: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部门便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再一次重申这一问题。不让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利于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学校简单粗暴“一刀切”将未报备学生的手机砸碎,实际上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事与愿违。而且,“照价赔偿”的事后补偿方式还可能会引起纠纷。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方式。家长应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陪伴,让孩子不必在虚拟世界中寻求爱与乐趣,从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地铁不是“寻宝”之地


  近日,全国多地的地铁都出现了一种“地铁寻宝”的游戏,有网友将一些玩具、饰品,甚至是百元大钞等,藏在地铁隐蔽的角落,并将过程拍下来作为线索,吸引大家进行“寻宝”。(9月1日央广网)

  @徐可心:“地铁寻宝”的出发点是寻找温情与惊喜,传递感动与快乐。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游戏带着很强的社交属性,其走红便也不难理解。但是,地铁站人流密集,而且站内设备设施较多,很多设备不仅带电,还关系到车站、列车的运营安全。“地铁寻宝”不仅违反各地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更会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构成威胁。安全无小事,在保证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寻宝”的初衷才能最大程度得以实现。走出地铁站,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城市的其他角落也能找到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