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法学会推进“基层行”活动走深走实

打造法治宣传知名品牌 形成“大普法”宣传格局


  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优秀法治宣传短视频评选等活动,创作排练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开展法治文艺演出……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法学会积极投身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着眼于把“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以下简称“基层行”)活动作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和载体,深谋划、建机制、拓目标、增效能,将“基层行”活动打造成当地法治宣传知名品牌,形成“大普法”宣传格局,产生较高法治宣传影响力。


  牵头建机制,不断增强源头活水和内生动力

  有组织力量做支撑,有机制建设做保障。近年来,佳木斯市法学会不断增强“基层行”的源头活水和内生动力,将“基层行”活动变成全面开花的“风景”。

  据介绍,佳木斯市法学会坚持高位推动,积极构建组织领导机制,始终坚持把“基层行”纳入佳木斯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布局,纳入“七五”“八五”普法规划、全市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总体安排,并建立市法学会、市司法局和团市委三部门联动机制,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市法学会设活动办公室。

  在具体工作中,佳木斯市法学会紧密结合党委、政府年度工作大局和法治建设工作重心,每年制定新规划、新主题等,先后设定“强化疫情防控 助力复工复学”“建党百年辉煌史 普法奋进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 普法惠民筑平安”等宣传主题,出台多个活动实施方案,为“基层行”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佳木斯市法学会不断强化“资源整合、联合联动、共促共享”原则,努力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已与市委政法委综治平安建设部门、市政法各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共68个单位建立密切联络、协作互动关系。例如,佳木斯市法学会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建了由11名政法干警、律师、党校教师等法学法律工作者组成的“市委民法典宣讲团”;与市委政法委平安创建单位共同推进“见义勇为基金”社会资助工作;与市检察院、法院、妇联等联合出台《关于对离异家庭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职责实施监督的工作办法》;与市金融服务局共同举办“守护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集中普法宣传活动等。

  此外,为实现市县两级一体发展、协同落实,佳木斯市法学会还积极构建市县联动机制,在“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10个县(市、区)均成立相应活动组织机构,牵头制定市、县两级责任分工细则,列出20余项详尽具体的子项目、责任单位、牵头部门和完成时限,并将“基层行”实施情况列入县级法学会年度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开会、适时通报、实地调研、专题培训等工作方式,推进“基层行”活动走深走实。


  明确载体、目标,让更多群众分享普法惠民福利

  为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让更多群众参与并分享到普法惠民福利,佳木斯市法学会对“基层行”活动内容细化、分解,拓展载体,搭建活动平台,主要以3个“10”为目标,即一年内举办10场法治宣传文艺演出、开办10期“法治大讲堂”专题讲座、评选10部优秀法治宣传短视频,积极开展文艺演出、专题讲座、征集作品等活动。

  “每场演出,我们都组织当地青年普法志愿者,通过悬挂条幅、设立展板、发放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集中开展普法宣传,并穿插两轮与宣传主题密切相关的有奖问答活动。”佳木斯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邱志银介绍,该市法学会以一年举办10场法治宣传文艺演出为目标,组织人员创作、排练普法内容文艺节目,深入各县(市、区)基层社区、乡村,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巡回演出活动。近年来,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前提下,市县两级法学会已累计举办大型普法文艺演出24场。

  邱志银介绍,“法治大讲堂”专题讲座,顺应新形势新需要,主要联合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先后举办了以“让民法典守护我们的生活”“学校复课后违反防疫管理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用法治思维方式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墙’”“离婚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近年来,已累计开办“法治大讲堂”19期,普法受众达60余万人次。

  此外,佳木斯市法学会还以年度评选10部优秀法治宣传短视频作为工作目标,结合“平安中国‘三微’比赛活动”要求,每年在全市组织开展以法治为主题的微电影、微视频和微动漫的“三微”征集评选活动。近两年来,共收到短视频138个,评出优秀短视频67个。在2021年黑龙江省法学会、省司法厅、团省委联合组织开展的“龙江法治文化基层行”普法微动漫、短视频创作大赛暨优秀作品展播活动中,佳木斯市法学会荣获“优秀组织单位”,选送的9个作品获奖,占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作品《疫情防控——以案释法情景剧》获三等奖,7个作品获佳作奖和最受观众喜爱作品奖。


  借势发力增效能,变“独唱”为“大合唱”

  佳木斯市法学会在开展“基层行”活动中突出“借”字,借势发力、借船出海,变“独唱”为“大合唱”。三年来,参与“基层行”活动的普法志愿者达8200余人次,开展各类大小普法宣传活动460场次,普法受众达98余万人次,共发放宣传材料30余万份,在当地擦亮“基层行”法治宣传品牌。

  据介绍,在开展“基层行”活动过程中,佳木斯市法学会借助新媒体力量“活化”宣传形式,除在传统媒体开辟专栏,在活动现场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材料外,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精心打造新媒体普法平台,包括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在线、抖音等,以提升新媒体普法覆盖面。

  同时,佳木斯市法学会还开办法治在线平台“法治大讲堂”和“佳木斯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市司法局、团市委也利用“佳木斯普法”“佳木斯市司法局”“佳木斯团市委”微信公众号丰富普法内容。市县两级126个法学会团体会员、守法普法成员单位,也借助微信公众号纷纷进行法治宣传,成效显著。

  除此之外,佳木斯市法学会积极借助专业力量丰富活动内容。比如团结和凝聚全市文化文艺专业人才、民间团队力量,组织文艺专业人员创作排练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艺节目15个,有相声《民法典就是好》、群口快板《反诈防骗宝典》、京东大鼓《扫黑除恶铸平安》、情景剧《法律进我家》和小品《谁为我作主》等。

  佳木斯市法学会等部门还积极创新普法形式,注重发挥传统文化艺人的作用,利用民间剪纸、赫哲鱼皮画等非遗、地域传统文化,经过融合加工,使其成为特色普法传播形式。同时,依托民间优秀文艺团队,吸纳优秀文艺人才、选用优秀文艺节目参与“基层行”活动,现已吸纳表演人才153人,表演法治节目45个。

  为充分发挥法治文艺作品在普法宣传中的教育引导作用,2020年佳木斯市“基层行”活动办公室联合市作家协会、文化产业协会和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开展佳木斯首届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共收到文学类、短视频类作品286篇(件),评选出文学类获奖作品49篇,短视频类获奖作品28个。2021年5月举办颁奖仪式,对获奖作者发放近3万元奖金给予表彰奖励。经选送推荐,这些作品中,长篇小说《滨江利剑》和散文《寻找》还获得全国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