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台江县法学会立足实际发挥职能促发展
推动会员“进网格” 融入社会“大治理”
贵州省台江县地处云贵高原,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近年来,台江县法学会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培育亮点特色,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促进法学会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
规范化建设,推动法学会工作接地气、有活力
台江县法学会制定出台《关于副会长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工作制度》《优秀论文评选办法》等9项制度,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将党委、党委政法委的安排部署写进年度工作要点,从制度机制层面提出精准措施,推动法学会工作接地气、有活力,确保重心下沉一线,夯实基层基础。
台江县法学会聚焦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在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学法律专家服务站”,明确提出“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参与法律援助、当好法律顾问”五项职责。同时,组织41名律师志愿者进驻“法学法律专家服务站”,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强有力推进便民法律服务,有效发挥法学会基层专家服务站建言献策、法律咨询服务作用。
今年4月25日,台江县法学会联合检察院、妇联等部门,成立该县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法学会会员开展专题讲座,重点为家长和学生宣讲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知识,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实战化运行,推动会员进网格、化纠纷
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以来,贵州全省市县乡三级法学会依托综治中心,不断加强法学会工作站建设,通过借力网格、服务网格,认真实施“会员进网格、服务千万家”行动。
台江县法学会在现有综治网格的基础上,将法学会会员列为网格服务团队成员,推动加入网格群、联户群,协助网格员、联户长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及时解答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群众释法析理、释疑解惑,为网格员、联户长提供法律建议,积极融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台江县法学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实施法学会工作站建设,重点开展‘会员进网格、服务千万家’活动,致力于办好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台江县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萍表示。
方黎湾社区是台江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该社区居民李某胜因儿子结婚,需对现有的安置房进行分割,同时还有老人赡养等问题亟待解决,便找到方黎湾社区法学会工作站帮忙。法学会工作站立即了解情况并进行综合研判,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苗族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进行调处,采取“按各自占有份额折价补偿”的方式处理安置房分割问题,并妥善提出合理的老人赡养方案,获得当事人的认可。
“非常感谢法学会工作站的同志为我们调解,解决了我们家的大事。”李某胜感慨地说。
在实践探索中,台江县不断建强法学会工作站,采取“坐诊+巡诊”的服务模式,以辖区群众的法治需求为导向,组织会员定期值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8月17日,台拱街道法学会工作站接到由台江县人民法院转交来的一件债务纠纷案件。经认真分析研判,工作站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在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后,被告同意分两次偿还欠款并支付利息,最终取得原告的谅解和同意,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台江县法学会积极引导会员参与网格内矛盾纠纷化解,提出合理建议,提供法律意见,“群众吹哨,会员报到”的阵地效应日益彰显。
特色化发展,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台江县法学会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体系)建设要求,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过程中,紧紧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日常工作情况,探索培育“1个主体”“2节课”“24小时不打烊”的“1+2+24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夜校普法机制”。
“1个主体”,即法学会会员是普法授课、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主体,每月由一名轮值会员负责值班;“2节课”即每月2节普法教育课,由每月值班的会员在夜校讲课;“24小时不打烊”即轮值会员24小时为搬迁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轮值会员通过讲座、以案释法、现场问答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夜校采取随机抽查、定期测试、知识抢答等互动形式,对测试优秀的学员发放普法奖品,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普法效果。
据了解,台江县法学会共开展夜校普法培训34期,参训1800余人,轮值会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530余人次。
同时,台江县法学会充分结合自身职能优势,着力开展法学研究、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全县471名法学会会员,全部被安排到法学会工作站常态化坐班,积极开展普法宣教、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法学力量,工作成效日益突出。
每到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的苗族传统民俗节日,上千名苗族同胞身穿节日盛装进行表演。台江县法学会以节日为契机,联合县司法局等部门,共同走进九摆村,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赠送法律书籍、现场讲解、法律援助的方式,向广大群众讲解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普法方式生动易懂、接地气,能实实在在学习法律、提高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