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法议事”多元共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本报讯(记者钱志荣 通讯员王淑君 张瑜) “运河景观带晚上太闹了怎么办?”“老小区非机动车充电接线会涉及什么法律问题?”近年来,一个个涉及居民生活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举办的“援法议事”会讨论,得到妥善解决。
“没想到,我们把问题提出来,多方代表一起开会,这么快就解决了。”前不久,感觉运河景观带有点“吵”的王女士满意地表示。
“以前遇到居民纠纷,解决问题时往往很有局限性。现在‘援法议事’会融合党建、网格等各方资源,调动党员干部、楼组长、热心居民的积极性,广泛搭建一个居民议事平台。”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援法议事”会的多元共治机制,让更多力量参与纠纷调解,在居民“微自治”中起到积极作用。
如何“议事”是“援法议事”会的重点之一。钟楼区北港街道“邻里会客厅”通过规范议、询、断、评“四事工作法”,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北港街道月季路社区一小区居民一直存在电动车充电难、停车难的问题,不少居民私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为有效破解难题,社区以“援法议事”会为平台,召集物业公司、社区网格员、网格民警、义工律师、法律明白人、楼栋长等参与议事会议。经过集体商讨研究,将规范停车与充电纳入居民公约、安全须知,并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小区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及搭建停车棚。目前,该小区新增400个非机动车充电桩,居民非机动车充电有了“安心家”。
此外,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精心打造“星愿援法议事工作室”。工作室成立至今,共接受法律咨询235人次,化解相邻关系、房屋租赁买卖、劳动争议等各类纠纷1000余件。五星街道的民事案件起诉数量,同比下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