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门头沟区法学会打造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的特色范本
调动融合法学法律资源 服务门头沟区法治建设
打造“两室一站”法学会建设品牌,开展“点单式”法律服务,不断增强法治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入推动公、检、法、司等实务部门法学会会员,下沉到乡镇街、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开展法律服务……
在成立5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市门头沟区法学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全力服务该区法治建设,通过大力开展法学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等活动,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专职联络员制度推动法学会资源共建共享
2016年12月,门头沟区法学会正式成立,共有会员120名,今年7月完成换届,会员人数发展到208名。为充分发挥好法学会职能,门头沟区法学会提出以“机构虚拟、实体运行”为基本思路,充分调动法学会资源,为会员提供精细化服务的“解法”。
为更好地共建共享法学会资源,2019年,门头沟区法学会在区各政法单位建立专职联络员制度。据门头沟区法学会秘书处日常联络工作负责人唐晓瑛介绍,专职联络员具体负责组织动员本单位法学会会员开展法学研究、学术交流,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普法宣传,参加“双百”活动,协助做好会员管理和换届筹备等工作。
“通过专职联络员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唐晓瑛表示,专职联络员在开展“喜迎二十大 送法进万家”法治宣传活动和区法学会换届筹备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专职联络员制度有效助力搭建共建共享合作平台。“在开展法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中,通过专职联络员,能够整合全区法学会新媒体、学术研究平台、师资等资源,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唐晓瑛介绍。
在法治宣传活动中,门头沟区法学会的专职联络员组织动员本单位本系统开展反诈宣传、国家安全日法治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活动,形成联动合力,共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换届筹备工作中,门头沟区法学会的专职联络员负责上传下达,推荐本单位业务骨干成为新增会员,为法学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法学会力量。
在门头沟区“公检法”联合培训、区法学会的“双百”法治宣讲等一系列活动中,各专职联络员积极组织发动本单位本系统的会员参加,共享师资和课堂。各政法单位新媒体联动发布法学会活动信息和各单位活动信息,形成矩阵效应。专职联络员还负责将本单位优秀学术成果报送至区法学会,区法学会汇编成册,并发至每位会员,共享学术成果。
唐晓瑛表示,自建立以来,专职联络员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法学会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法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打造“两室一站”法学会建设品牌
今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建园的第30年。如今园区已完成从传统工业园区到高质量发展科技园区的蜕变,聚焦了人工智能、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细分领域,现有村级高新企业289家,国家高新企业272家,“隐形冠军”1家,“专精特新”企业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市级“小巨人”企业21家。
为满足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企业的法治需求,去年4月,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门头沟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统筹调动全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的资源,在中关村门头沟园正式挂牌成立“法官联络室”“检察官联络室”和“律师公证工作站”(下称“两室一站”)。
自成立以来,“两室一站”充分依托门头沟区法学会会员,从中选择政治坚定、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轮流进驻,60余名法学会会员结合自身职责和专长,为园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法律服务。
门头沟区委政法委法治监督科科长、法学会秘书处工作负责人马力介绍,“两室一站”目前已经建立四套机制助力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包括打造“一站式”法治阵地、提供“贴合式”法律服务、开展“订单式”普法宣传、深化“共享式”通报机制。
在“两室一站”,企业能够享受到“一站式”法律服务,这得益于门头沟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协调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建立的“集中办公”工作机制。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在每周五上午共同向园区企业提供顺畅、便捷、高效的服务,落实“服务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持续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走深走实。
依托“营商护航”特色党建品牌,“两站一室”以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贴近、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使企业“足不出户”也能获取准确、全面的法律知识。不仅如此,依托园区企业集聚优势,聚焦企业治理、劳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两室一站”还以法治体检、法律答疑、以案释法、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开展“订单式”普法宣讲,助力企业提升依法经营的能力与水平。
在“共享式”通报机制下,“两室一站”主动对接园区13个镇街,指导职能部门、基层调解组织开展涉企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对企业管理短板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检查建议,在定点单位设置“法治管家”,建立涉园区“共享式”通报机制,制发大数据分析报告,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提供信息支持。
据了解,“两室一站”成立以来,区法院接待企业咨询300余起,推动涉园区商事纠纷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裁判,为企业挽回、减损上亿元;区检察院办理多起破坏生产经营案件,为企业挽回损失230万元,追回技术文件3万余件;区司法局提供律师公证服务180项,预防避免企业损失超3000万元。
推动会员深入基层做好普法宣传
宪法宣传日、国家安全教育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近年来,门头沟区法学会充分利用每个重要任务、重要节点、重要主题,不断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努力做好每一次普法宣传活动,持续增强法治宣传的时代性、专业性、针对性,推动法学会会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据介绍,自成立以来,门头沟区法学会积极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已累计开展活动840余次,线上线下法治讲座139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艺汇演34场次,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法治参与度。
同时,门头沟区法学会还充分运用云端课堂、线上公开课、门头沟融媒、政法单位公众号等“互联网+法治宣讲”方式,积极开展“双百”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邀请8名法学名家讲授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接诉即办、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知识。
去年9月,门头沟区法学会还组织全区40多家单位和法学会会员线上线下结合观看全市首例“杀猪盘”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庭审活动,通过“以案代训”模式,进一步提升应对处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能力水平。
据悉,下一步,门头沟区法学会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完善法学会相关制度机制,进一步研究落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结合门头沟区实际筹备建立法律专家库,推动打造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实践品牌,探索更多具有门头沟区特色的法治宣传和服务模式,为持续擦亮“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