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见习记者张若楠 通讯员杨枭)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召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昌平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情况。近年来,昌平区司法局立足职能,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以“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为支撑,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在实体平台方面,目前昌平区已完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2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53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实体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区形成了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以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为有益补充、以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依托、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基点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体系。

  在热线平台方面,昌平区司法局依托12348法律援助热线,积极探索工作模式,高效完成群众即时电话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现有专线2条、接线律师30余名,面向全区市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接受法律援助申请,依法维护贫弱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网络平台方面,昌平区司法局充分利用北京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协同调度平台,完成工单统一登记、受理、流转、调度,实时反映全区公共法律服务情况,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数据化。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同时,进一步将法律宣传、律师服务、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司法鉴定、仲裁服务、人民调解这七类公共法律服务进行资源整合,激发各类法律服务的积极性,便利更多群体。

  据昌平区司法局副局长丁岳介绍,在“三类平台”的带动下,昌平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时空服务有效融合,法律事务“网上办、指尖办、随时办”,实现了昌平区公共法律服务“抬头可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今后,昌平区司法局将持续整合资源,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持续推进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继续推进“法治宣传育民”“法律服务利民”“人民调解为民”“法律援助惠民”“矫正帮教安民”“视频会见便民”六大工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