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点
“24小时自助法院”值得借鉴推广
四川成都高新区法院于今年3月启用“24小时自助法院”,截至7月底,“24小时自助法院”共帮助办事群众提供综合查询154次、风险评估76次、格式文书182份、诉讼费计算54次、自助立案639件、电子阅卷186次,开庭公告查询80次,云端联络法官120余次,转接诉讼材料100余份,自助缴纳诉讼费100余次。(8月16日《四川工人日报》)
@丁家发:一般情况下,打官司需要到辖区法院递交诉讼材料,来回奔波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川成都高新区法院“24小时自助法院”,包括自助立案一体机、自助送达一体机、智能云柜、自助缴费机、自助复印机和法官联络系统,为民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自助诉讼服务,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和诉讼成本,也实现了法院司法服务平台由实体向网络延伸。有了“24小时自助法院”,当事人打官司就方便多了,不需要再请假,利用空闲时间就可以通过“自助法院”递交、领取相关诉讼材料,办理诉讼手续。总而言之,司法为民,就是要通过一个个便民举措来体现。“24小时自助法院”为律师及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天候、不打烊、自助办”诉讼服务,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样的司法为民实践,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
理性对待假期里的“整容热”
近一个时期,有不少学生在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开始计划“整容”,以完美的形象迎接新的学校生活。据调查显示,每年的寒暑假、毕业季都会有一大批学生扎堆整容,而这些学生中,“00后”已然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甚至十几岁的初中生也加入了整容热的行列。(8月11日中国新闻网)
@毛国玉:据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医美整形机构首先以各种话术刺激顾客,贩卖焦虑;其次,大力推广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不良因素的不当关联,造成顾客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在年轻人群中实现“整形种草”。对于这种无限度放大容貌焦虑从而牟利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该行动起来。要从源头上根治这种现象,在社交平台上严厉监管“整容”“微调”等字眼,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上网环境进行严格把控。要加强对各类整形医院的监管,依法取缔没有资质的整形医院,严厉打击非法牟利行为。同时,年轻人应该摆正对美的认知,告别容貌焦虑,提高自我内涵与修养,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