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房山法院通报涉中小学生暑期安全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通讯员董迪)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召开“涉中小学生暑期安全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对涉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案件审理情况、案件特点进行介绍,发布典型案例,并对中小学生暑期安全作出法官提示,号召学校、家长、公共场所多方发力,保障中小学生平安度过暑期。
根据通报,2019年至2022年6月,房山法院民三庭(少年家事庭)审结涉中小学生暑期安全类民事案件14起,在案由分类上,以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为主要纠纷类型;在发生场所上,以兴趣培训机构及游乐场所为主;在结案方式上,以判决为主要结案方式,调解率较低。此类案件存在“事故责任主体多元化,责任划分难查清”“致人损害的未成年人年龄段分散,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事故责任主体主动化解矛盾少,逃避责任现象多”三大特点。
针对涉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案件中呈现的特点和问题,房山法院建议,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精准化防止意外发生;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多样化防范暑期风险;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未成年人应常怀戒惧之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