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法学会围绕地域特色推动研究会建设

稳经济 促发展


  “研究会要把领导的关心点、社会的关注点、媒体的聚焦点作为我们的履职点。”不久前,在浙江省温州市法学会召开的直属研究会工作会议上,该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夏志兴表示。

  拥有“中国民营经济先发地”“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等多个国家级头衔的温州市,在大力推动地方民营经济高速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实践与探索、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总结出许多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先进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和难题。对此,温州市法学会围绕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积极加强对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直属研究会建设,目前已经成立9个直属研究会,涉及金融、房地产、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市域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汇集法学力量,为温州的持续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把脉问诊”

  “最近我们关注到,在个别城市,因为项目停工、烂尾,导致开发商不能如期向业主交房,从而引发‘业主集体向贷款银行申请暂停还款直至楼盘完工验收合格交付再恢复月供’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如果发生在温州该如何面对?给温州的房地产业带来哪些警示和思考?”温州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成(温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金克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金克明的思考,源自对温州房地产行业多年的关注。在他看来,温州楼市经历了房价飙升、泡沫膨胀、房价直线下降到如今的供求平稳等几个阶段。

  据了解,2001年至2010年,是温州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这十年间,温州房地产商如雨后春笋般“疯长”,随之而来的是房价的一路飙升。然而,这一切却在2011年戛然而止。那一年,投资者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跑路、民间资本相互拆借形成“三角债”……很多房企及关联企业开始陆续倒下,与之相关的经济纠纷也开始大量出现。

  “因为有前车之鉴,面对当前其他城市房地产行业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痛定思痛,要提前预判。”金克明说,“尽管研究会成立时间不长,但从多年代理房产纠纷案件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在要做的是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进行深入探讨、提炼和总结,形成建设性的报告,给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并以此助力温州的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成立于2021年11月的温州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法学智囊和专家智库的功能已经开始显现,他们不仅关注上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还关注温州在建设“浙江共同富裕试验区”过程中的房地产建筑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召集温州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商会、协会、建筑业负责人和法学法律专家学者、法务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同时,该研究会还关注房地产行业中的焦点问题,如组织相关人员围绕群众关心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自媒体向群众推送大量的法律小知识,相关研究成果已汇编成册并呈递给相关部门。


  为预防化解金融风险助一臂之力

  “业主集体向贷款银行申请暂停还款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温州市法学会金融风险防控法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主任童洪锡说。

  成立于2020年12月的温州市法学会金融风险防控法学研究会聚集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及公安、检察院、法院、高校、律所、银行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其中不少成员有丰富的金融风险防控经验。成立一年多来,该研究会围绕金融风险控制的法律构成、金融市场法律与合规风险等热点问题,相继举办了温州金融创新法治论坛、金融合规论坛等专题峰会,为温州金融行业“把脉问诊”,为相关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建言献策。

  2012年,温州市被国务院批准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了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扶持,10年间,温州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创新了机制和制度。“但在金融风险防控领域仍有较大的探索与研究空间。”童洪锡告诉记者,“研究会成立一年多来,积极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展开学术研究并形成理论成果,报送给金融监管部门,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及时发出预警。同时,不断总结温州的金融改革成效,并与司法改革结合起来,为提升温州金融改革质效提供法治保障,也为温州活跃的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助一臂之力。”

  与此同时,温州市法学会金融风险防控法学研究会还与金融机构展开密切联系与合作。如与温州市银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听取协会反馈的金融风险法律问题,共同探讨解决路径;与浦发银行温州分行建立常态合作关系,以点带面,推进更多金融机构密切联系。

  近期,温州市法学会金融风险防控法学研究会还将组织专业团队对本地金融机构进行法治体检,重点对日常的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完善风控体系的法律意见;密切关注房地产开发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等情况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与金融风险,并做好预警工作,提出化解风险的意见;关注、支持本地的农商银行并达成战略合作,对其金融业合同文本进行审查、规范,对其重大决策予以合规性论证,帮助建立风控体系。

  “今年下半年,在温州市法学会的指导下,我们将召开‘稳经济、稳企业、稳金融’之政企银和谐发展研讨会,梳理‘三稳’关系、探讨解决困境方案,为实现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贡献力量。”童洪锡说。


  为温州发展大局贡献法学智慧

  在温州市法学会秘书长朱振帼看来,房地产法学研究会、金融风险防控法学研究会取得的成绩,只是温州市法学会指导直属研究会在参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市场健康运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务实研究的内容之一,还有知识产权法学、市域社会治理法学、社会法学、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学等研究会,也在各自涉及的领域为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温州市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参与组建“温州市商业秘密保护联盟”,还利用暑假组织“温州大学法学院法旅梦行实践队”,深入企业开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主题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专业指导;市域社会治理法学研究会将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的新市民管理研究课题转换为社会实践,并形成鹿城公安分局与物业协会的“警会共建”社会治理新机制,助推流动人口管理多元共治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打造瓯越知识产权论坛,还组织会员在2020年对全市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并撰写《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以温州市民营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为视角》调研报告,获得业界广泛好评;2021年12月成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学研究会就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生效后温州产业链布局展开初步调查,并形成《关于抢抓RCEP机遇,助力我市“5+5”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朱振帼告诉记者,当前形势下,温州市法学会直属研究会大有可为。比如,卫生法学研究会可以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卫生法治问题、医疗保障法律问题以及社会基本养老服务法治保障等方面深化研究;禁毒法学研究会可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找到破解禁毒工作的难题和对策,推动和引领温州禁毒法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市域社会治理法学研究会可以在数字化建设法治保障、共同富裕法治保障、共同防治新型网络犯罪等方面深化研究;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可以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高新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诉源治理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化研究。

  “希望各研究会发挥专业人才优势,积极搭建活动平台,通过论坛研讨、开展服务、组织培训、举办讲座等方式,形成‘大会少办、小会不断’的热闹局面,多提出一些真知灼见,为温州的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法学智慧。”夏志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