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程序强制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政法规制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信系统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警告3052家,罚款处罚283家,暂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77款,针对“农天堂”等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移动应用程序,依法采取下架处置。这为移动应用程序(App)强制、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敲响了警钟。

  App强制授权和过度授权,是指移动应用程序运营商利用消费者对App的需求心理强制性地提出授权要求,且授权要求超出其功能所需的行为。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App使用变得必要而广泛。有的运营商在用户安装和使用App过程中,用格式条款形式,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甚至收集一些与其功能使用无关的信息,这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初衷相悖。因此,确认App授权的合理边界,对其强制授权和过度授权的现象进行规制,以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很有必要。


  强化监管 审查资质

  完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条例,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对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授权,允许其审查App运营商的资质,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App开发企业予以行政处罚或其他强制措施,追究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在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之前用较小的成本和时间规范App运营,规制App授权乱象。

  相关职能部门可根据法律法规制定更详尽的相应规定,进一步规范App授权过度化及强制性问题。职能部门可以根据App实际需要为其设定个人信息索取授权范围,既规范App开发企业索取授权行为,又为企业合法使用个人信息提供授权依据,避免商事活动中因此产生纠纷,进而保护商事活动顺利进行。

  组织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职能部门相关人员、高校专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定规范、规定及评价认证的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培训和管理相关咨询人员,对App强制授权和过度授权的乱象进行中立有效的监督,对于App行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App经营者违反规定,过度索权和强制授权,受到行政处罚的,由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计入信用记录,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公示。

  加强对App的动态监管,适当提高App运营准入门槛。监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服务对App运营设定不同级别的准入门槛,对App运营商进行包括收集个人信息的内容、范围的审查以及收集信息是否符合必要限度原则进行审查,并完善惩治机制。准入门槛标准方面,监管部门可以组织信息安全专家学者、App企业代表和用户代表进行专项研讨协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后确定。

  此外,可以建立App运营黑名单制度,将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App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及时对外公示。这不仅对其他App运营企业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增强用户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提升安全意识。对重大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运营企业,取消相应资质或设置更严格的审查程序。同时,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完善用户投诉、举报路径,鼓励用户积极维权。


  依法引导运营商强化行业自律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完善自律公约。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制定统一标准规范App运营企业行为,促进App企业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完善行业自律公约,用统一标准规范App行业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定期不定期对App运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行业自律。依托行业协会与外部进行良性互动,听取社会上消费者对App授权行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自我完善。促进App运营企业对个人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的技术发展。行业自律组织,除依法促进App运营企业对个人信息数据化处理技术等开展督促外,还可以对积极进行技术革新的企业给予支持。

  建立并完善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机制。行业协会及组织定期对企业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评估、风险评估,并定期在行业内部进行公示。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信息发展迅速,为 App运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个人信息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既要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又要保障App行业运营稳定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规范App收集个人信息的关键还在于正确理解合理授权的边界,配套相应法律制度,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数据处理者的合理利用利益。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公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