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法学会发挥自身优势助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

以高质量法治服务护航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将党的领导贯穿法学会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从严管理区法学会、研究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2021年,北京市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自身优势,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努力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新担当,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把党的领导贯穿法学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后,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法学会根据文件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法学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去年,北京市法学会更加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践行“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全年共召开党组会议37次,其中有关党建工作议题16次,并先后举办全市法学会系统干部党的建设政治培训班、年度秘书长联席会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会等,推动机关和系统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性修养。

  根据中央、北京市委统一部署,北京市法学会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计划方案,深入进行教育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学习指定书目、学习自编指导教材20余万字,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法学会系统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北京市法学会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法学会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党总支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党支部认真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北京市法学会负责人还带队深入北京多区法学会、研究会,听取意见建议,梳理问题清单,并逐项落实解决,完成为基层办实事17个方面57项工作任务。同时,北京市法学会积极教育引导首都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履职尽责,奋发作为。

  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北京市法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法学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2021年北京市法学会党组多次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向北京市委报送2020年度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的报告。修订《北京市法学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并组织召开全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牢牢掌握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


  坚持改革创新

  繁荣法学研究突出首都特色

  2021年,北京市法学会制定了《北京市法学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北京市法学研究五年规划(2021-2025)》。北京市法学会的规划着眼于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切实增强学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思想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为目标,为法学会未来五年法学研究的发展设计了路线图,提供了行动依据。

  同时,聚焦服务全市全面深化政法改革,聚焦深化成果导向型改革,聚焦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首都特色、首善标准、首创精神,围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纠正群团组织出现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倾向,作出了工作部署。

  2021年,北京市法学会强化学会班子成员及局级领导作为重点课题负责人的牵引作用,组织完成2020年度课题工作,并注重强化成果应用转化,其中,38项课题中6项课题成果经实务部门出具成果转化证明,更好服务法治实践。北京市法学会还编辑出版了《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19-2020)》。同时开展的202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理论创新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形成课题指南,确定立项课题,确定立项重点课题10个、一般课题20个、青年课题10个。

  北京市法学会党组高度重视《法学杂志》的创新发展,去年多次召开专题会、专家座谈会,研究确定杂志的发展定位及改革措施,持续推进《法学杂志》的改革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和工作流程,修订印发了编辑审稿校对流程和稿件外审制度,提高工作规范化。推动《法学杂志》由月刊改为双月刊,集中力量做好专题策划、名家约稿等工作,提高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文章的比例。围绕热点、前沿问题组织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等专题,发挥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的作用。

  在青年法学人才培养上,北京市法学会不断发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突出需求导向,去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举办“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党性教育及业务培训活动,共计73名青年英才参加培训。同时注重发挥英才作用,开展以案释法,与人民网、中宏网等媒体合作,推荐“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和“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的成员、专家,就当前新出台的法律和社会热点法律问题进行解读,形成3个微视频和5篇文字报道。积极组织动员青年英才参与北京市委政法委和法学会系统组织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活动,为青年英才成长搭建平台。

  去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次以社科基金项目形式组织首都社科领域各单位共同完成2020年学科学术发展报告。北京市法学会积极组织参与首都社科领域学科学术共同体建设,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5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完成《2020年(北京)法学学科学术发展报告》,全面反映2020年首都法学学科建构和发展的基本情况,项目成果被编入《北京社会科学年鉴》,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首都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立足本职

  围绕中心工作服务法治实践

  北京市法学会努力发挥智库作用,服务法治实践,就北京金融法院成立,研提相关建议,得到肯定并被采纳。编发了《境外仲裁经验及启示》等12期《首都法治要报》,向北京市委政法委、依法治市办报送。及时了解追踪实务前沿法律问题,针对网络反垄断、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案件、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教育“双减”法治保障等内容,组织“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开展调研,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报送上级单位,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

  2021年9月5日,由北京市法学会、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与北京‘两区’建设法治环境保障论坛”在京召开,会上由北京市发改委授牌启动“一带一路”法律商事创新服务平台,并举行了首批平台项目签约仪式,这是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设立的首家以“一带一路”命名的国际合作平台。服务北京冬奥会法治保障,到北京冬奥组委法律部调研,制定《关于北京市法学会服务北京冬奥会,开展涉奥运法治问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方案》,征集论文40多篇,编印《北京冬奥法治保障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市法学会拥有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的独特优势,对此,北京市法学会积极发挥人才库作用,主动为各委办局以及各区法学会推荐法治人才,与北京市依法治市办进行工作对接,并将人才库全部数据向其开放。为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推荐专家,参与信访攻坚化解工作,选取11名法学专家和31名青年英才组成法律服务团队,重点在政法单位预约接待、疑难案件攻坚、“一对一”团队化解以及听证、终结评议等,通过向信访人开展释法说理、听证、论证等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秩序。

  去年,北京市法学会持续开展立法咨询论证工作。根据北京市委办公厅协商议题、市司法局《关于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的函》要求,完成对《北京市禁毒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草案送审稿)》《北京市献血条例》《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送审稿)》《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北京市教育督导规定(修订草案送审稿)》6项立法的论证工作,邀请相关研究会和有关专家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全民普法

  积极开展法治宣传

  围绕法治宣传工作,北京市法学会注重在宣传实效上发力。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北京市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通知》,开展北京市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专门制定活动方案,举办2021年北京市“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启动仪式暨西城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直通车民法典进社区活动。围绕冬奥会法治保障开展宣讲活动,北京市法学会组织志愿者到市法学会基层联系点延庆区永宁镇和平街村,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进延庆暨北京冬奥会法治保障讲座活动。

  加大与北京市“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双百”活动真正落地落实。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推进“双百”活动进党校,邀请法学教授在市委党校为局级进修班、中青班学员作“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专题报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法学专家在全市法学会系统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同时根据各区法学会实际需求,利用法学法律人才库资源,精心遴选知名专家深入各区各系统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宪法、民法典等主题开展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宣传解读,推动“双百”活动多点开花、有序开展,实现“双百”法治宣讲全覆盖,16个区法学会开展48场“双百”法治宣讲活动。邀请“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累计作专题报告14场,听众2万人。

  去年,北京市法学会积极参与民法典宣传,参与主办北京电视台大型节目《民法典通解通读》,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推荐15位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为节目录制提供法治人才保障。参与协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2021年北京市普法联盟主题宣传暨民法典集中宣传月活动。北京各区法学会也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继续有序推进公益法律服务项目工作。从群众法律援助需求入手,积极组织社会组织购买2021年公益法律服务项目,累计联合各类机关和组织40余家,动员200余名志愿者,编写了80万字的培训教材、资料,各类培训、宣讲、援助等服务场次200余场,向300余家企业、近6000名群众提供电话、网络、当面咨询服务或法律帮助,化解社会矛盾30余件,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渠道,取得良好成效。


  坚持严字当头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北京市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法学会领导干部联系区法学会工作制度》《北京市法学会机关干部联系研究会制度》,加强对区法学会、研究会的调研。做好北京各区法学会2020年度平安北京建设考核工作。整理汇编《区法学会工作概览》《所属研究会活动概览》,积极宣传推介各区法学会、研究会先进工作经验。印发《2021年区法学会重点工作提示》《区法学会换届工作流程》,加强各区法学会工作的指导。落实中国法学会要求,完成16个区法学会建立基层联系点工作。

  专门召开座谈会,通过完善管理制度、针对性培育、指标化考核、规范性退出等方式,确保研究会的发展规范有序。2021年,北京市法学会新成立研究会6个、撤销研究会1个,指导换届研究会4个;发展个人会员817名,清理不符合条件的个人会员2137名,清理团体会员单位5个。

  同时,修订《北京市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党建管理岗位工作管理办法》,积极做好社工委党建管理岗位工作,组织开展2020年度党建指导员工作情况考评,完成2021年社工委党建岗位申报工作,召开工作部署会,推动研究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着重抓好规范建设,制定《北京市法学会学术研讨活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认真指导研究会开展学术研究、年会等活动200多场次。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进研究会工作规范运行。

  去年,北京市法学会举办法学会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突出党建、政治和意识形态培训及业务工作培训,建设过硬队伍,为推进法学会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抓好“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活动,抓好“双报到”工作落实。召开党总支委员会会议、机关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会,发挥机关党总支委员作用,加强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全年召开两次警示教育大会,加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假期节点,组织各支部开展专题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真正受警醒、知敬畏。

  严密组织对机关干部考核,积极推进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教育和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北京市法学会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休(假)管理规定》,制定《北京市法学会选人用人工作规范》等。

  持续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加强党组自身建设,完善党组会、“三重一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等相关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尊章守制抓规范,岗位履职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机关公文写作、机关工作规范化、“学会讲堂”等系列培训和“我完成的最满意的一项工作”系列演讲。制定修订加班及外来公务人员用餐审批、公务用车管理、停车位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研究制定保密工作办法,认真开展年度保密自查自评工作;修订《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从“一文一事一会”入手逐项规范机关基础工作,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工作能力,认真研究总结符合学会特点的管理模式,形成同向同策同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