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本报讯(记者庄德通)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举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2017年4月《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印发以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据悉,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

  会议介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年以来,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积极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全国总工会制定劳动和技能竞赛5年规划以及《关于进一步提高非公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水平的意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组织动员3.7亿人次产业工人参与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深化“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相关部门和组织从加强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供社会培训资源等方面入手,为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2022年新修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培养水平提供法律保障。财政部会同人社部指导各地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资金1139亿元统筹用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会同税务总局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税前扣除限额由工资总额的2.5%提高至8%。人社部开展补贴性培训8300多万人次,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24万人。全国总工会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作用的意见》,会同教育部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