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日前,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称,当前,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全民素质得到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通过“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主动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服务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增强,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高校为高铁、核电、生物育种、疫苗研发等重点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参与研制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神舟系列等国家利器,支撑引领文化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特色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目录内专业771种;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人才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度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