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宁波市点亮执法新技能
科技赋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王爱玲(化名)双臂环抱,有些拘谨地靠在自家杂货铺柜台上。这会儿没有顾客,她却紧盯着面前正往外吐单的“POS机”。“POS机”出来的不是消费小票,而是一张罚单。
“下次把糖果机收进去,不要摆门口了。”朱元中叮嘱她,递过罚单。机器屏幕上显示:“案由内容:沿街和广场周边的经营者擅自超出门、窗进行店外经营、作业或者展示商品。”原来,王爱玲把糖果机立在店铺门外,违反了《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朱元中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石碶中队队员,他手里的“POS机”其实是执法PDA(掌上电脑)。自从有了它,朱元中再也不用提着塞满各类纸质罚单的大公文包走街串巷,一台PDA就可以完成大部分行政执法操作,移动办案成为现实。
这一变化只是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一个缩影。就在不久前,《浙江省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获批复同意,浙江省成为首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而实际上,相关探索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各地创新做法频出。
为响应改革要求,宁波市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自2020年开始部署行政执法信息化改造,打造“一站式”集成化平台,并推出繁简分流机制,在综合行政执法的数字化深度融合应用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连续两年获评浙江省年度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
改革压力倒逼科技升级
海曙区是如何点亮智慧执法新技能的?这还要从2015年说起。当年,浙江省政府提出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把涉及21个领域的行政执法事项划入综合行政执法,拉开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帷幕。
所谓“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就是把发生频率高、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这些事项不仅限于城市管理,还包括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将诸多事项的执法权跨专业、跨部门集中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为的是防止“九龙治水”问题。
由此,地方政府开始出台相应举措。2017年,《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关于第一批纳入宁波市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职权的通告》颁布,海曙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更名为宁波市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并明确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原海曙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已相对集中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的基础上,增加人防(民防)、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2个领域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相比此前,增加了不少新划转事项。2021年,这一目录再次扩充,由近5500项增至7000余项。
对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来说,不断增加的新划转领域案件是个不小的挑战,一是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首次接触这些案件,需要摸索学习;二是人力有限。“行政执法本来就案多人少,近几年又压编减员,我们只能用科技提升战斗力。”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法制科科长周鑫说。
2020年,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省内率先开展现场移动执法的信息化应用,此后又引入PDA智能执法终端,将执法现场的拍照取证、签名、验证当事人身份、开具处罚决定书、缴纳罚款等流程搬上执法终端,“一站式”完成所有操作。近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目睹了PDA在执法现场的高效表现。
PDA的一站式操作
对执法队员们来说,PDA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机器代写案件信息,免去了一字一句手写的诸多麻烦。首先是关于违法事项发生的位置信息,PDA采用GPS定位系统,轻松锁定位置并以图文记录。
其次,通过PDA开具处罚决定书也便利不少。曾经,对于一些新手执法人员来说,写处罚决定书是个尴尬时刻。由于行政执法范围广泛,有时一下记不起相关法律法规,他们只能致电队友寻求场外援助。“而且手抄容易出错,比如汽车违停这样的事项,车牌抄错了就要撕掉重写。”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望春中队队员傅海舟说。
PDA的填空式输入让问题迎刃而解——只要输入违法事项关键词,PDA会自动检索对应的违法行为,并匹配相关法律条例,执法人员只要选择对应的一项即可。
在代写店铺营业执照或违停车牌信息方面,PDA的速度更快。由于系统联通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部门,执法人员只需用PDA扫一扫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企业信息就能立即弹出并自动填入对应栏目。而汽车拍照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也能通过PDA拍摄相关照片后自动填入。
需要现场笔录的情况,PDA同样不在话下。只要开启录音,语音将自动转为文字。笔录结束后,当事人直接在PDA上签名,执法人员回到单位后通过电脑打印出纸质版即可。签名时,PDA上的摄像头自动聚焦人脸并抓拍当事人签字画面,作为证据留存,避免了代签等违规执法现象。朱元中说,有了这些功能,原来需要5天办完的案子,现在3天就足够了,简单案件甚至能够当天办结。
检查完毕,朱元中给予店主责令改正的处罚。“下次我们队员再来这家店,PDA会提示这次责令整改的内容记录,提醒我们根据后续情况进行处理。”朱元中说。
除了执法人员,案件当事人也是PDA的受益者,特别是在缴纳罚款的时候。“原来我们要专门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市财政局缴款,麻烦得很。而且万一忙起来忘了或没时间,就过了缴款期,还得付滞纳金。”海曙区望春街道一家汽车维修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罚单上印有二维码,扫码就能直接缴款。
另外,据周鑫介绍,缴款跳转的支付平台是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共支付平台,由浙江省财政厅开发,也避免了执法人员乱收费的情况。当事人缴款成功后,执法人员也可以在后台查询缴款凭证。
实际上,PDA的“傻瓜式”操作不仅加快了办案进度,也让执法队员能够快速适应新装备。傅海舟说,“队里的年轻同事使用起PDA游刃有余,上手很快。”
智慧执法“利器”多
“浙政钉”由浙江省政府设计搭建,并于2018年开始在全省推广,需要集体讨论、领导审批的事项,都可以在该平台上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
过去,案子录入电脑后,要回到局里递交领导审批,来来回回颇耗时间。领导不在,案子就被搁置了。“特别是涉及其他部门的案件,队员们要赶去相关部门找主管领导盖章,万一领导不在,大家就只能等着。”傅海舟说,现在只要把案件材料通过政务办公服务平台“浙政钉”上传,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出面与其他部门对接,无须基层执法人员为此奔波,效率提高了不少。
随着案件进入尾声,在最后的文书送达阶段,“浙政钉”再次发挥作用。“过去,所有文书都需要我们队员亲自交到当事人手上,碰到对方不在店里,得上门好几次。”傅海舟说,即便邮寄,也需要执法人员到邮局寄件,来来回回很费时。
现在,通过“浙政钉”的一键送达功能,执法人员只需向系统输入送达地址即可。“我们和中国邮政合作,在局里设了驻点。收到文书信息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统一收件邮寄。行政执法系统与邮政相关联,能够全程追踪物流信息。”周鑫边说边向记者展示行政执法专用信封,上面印有综合行政执法的徽章。信封里的单据上同样印有二维码,当事人可以扫码进行罚金支付。
为了掌握更全面的执法情况,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搭建了执法数据分析平台。平台主界面上,不同类型的案件数量、结案率、办案时效等一目了然,实时更新。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即将“到期”的案件,系统还会对办案人员发出预警:“比如有些案件要求在5天内出具决定书,到第4天,系统会发送短信至办案人员的手机,提醒抓紧办案,避免执法人员手里案件一多就忘记处理的情况。”周鑫说。
此外,系统会自动抓取高频案由及其案件量,并统计半年来不同类型案件的增长情况,为决策提供精准参考。同时,每月的互评互查也由系统随机抓取案件,供全体队员进行共同监督和互相学习。
智慧执法卓有成效,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乘势推出繁简分流机制,将诸如乱扔垃圾之类的简单案件和复杂案件、新领域民生热点案件分开,依托数字化应用实现简单案件的快速办理,有效将执法队伍中的精锐力量从程序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疑难案件和新领域案件。
现在,对于涉及的处罚金额较小、当事人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的简单案件,办理时间从过去的一周缩短至一天就能走完所有流程并出具决定书。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适用快速办理流程的案件从最初的5大类扩大到9大类。周鑫表示,未来还将探索把更多案件类型,尤其是新领域案件纳入快办通道。